在第五届中国(绍兴)生命健康产业大会暨2024福布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大会院士主旨演讲环节,多位院士专家从专业学术研究、行业趋势分析、国际行业环境等不同维度深入剖析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核心与趋势,共话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的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襄生物医药高端盛宴。
“什么叫生物制造?”演讲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抛出这个问题。“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组织或生物体的机能进行物质转化,规模化生产人类所需各种产品的过程。”郑裕国表示,生物制造在生产原料、加工工艺等方面颠覆了旧有技术手段,用生物技术替代化工原料及其制造过程。他强调,推动生物制造与医药等关键产业深度融合,能助力产业从“高污染、高排放”的加工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物工业发展体系,生产出品质更好、价格更低、大众受益度更高的医药产品,进一步赋能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议现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原司长李国庆则围绕《药物研发的逻辑与策略》这一主题,对当前药物研发领域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研发持续火热,却也存在创新药原创成果少、复杂制剂水平仍待提高等缺陷。”李国庆认为,要想突破局限,需坚持将临床问题作为药物研发的逻辑起点,让药物研发过程实现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的有机结合,而非按部就班地遵循法规完成标准实验。“在同类产品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要努力寻找自身产品的差异性,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前,医疗产业正经历从医疗信息化、医疗数字化到医疗智能化的发展转型过程,必须建立起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体系。”沙利文大中华区总裁王晨晖聚焦医疗智能发展,阐述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力(AI)、医学知识与场景经验、场景与算法高频迭代等五大医疗智能要素。他认为在各要素协同作用下,医疗智能化可为药械企业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助力更好地开展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
“从相关研究分析报告可看出,我国创新药研发公司近年来不断成长进步,有着极大的海外市场拓展潜力。”上药集团中央研究院首席科学官蔡学钧则将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形势与全球生物技术发展概况相结合,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环境,为现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发展启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潮起滨海)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 柯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