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田地里忙耕耘 丰收季里话青春

2024-11-15 19:29

来源:

“酒鬼小莉”通过自媒体宣传农特产品。

“60带90”。

年轻的村干部们在丰潭村参与稻田收割。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歌曲《稻香》唤起无数人对乡村与童年的共鸣,而曾经听着歌曲《稻香》长大的一代人,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故事。无论是田间地头的耕作,还是通过互联网传播乡土文化,年轻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丰收”的深意。

  “60带90”,稻香贵门

  前不久,嵊州市贵门乡璞玉村通过退林还耕种植的约300亩有机稻田,迎来了首次丰收。这片稻田不仅是粮食的摇篮,更是年轻驻村干部成长的沃土。年轻干部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与金黄的稻穗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这一场景被记录并发布在“宋韵贵门”视频号上。

  而近日,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驻村干部们正在经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学”课程。“贵在未来”年轻干部成长训练营是贵门乡的党建品牌之一,通过“60带90”的方式开展“农技我来炫”“驻村我来宣”等活动,让60后的驻村指导员向90后的年轻干部传授种植辣椒、茄子、生菜、土豆和番茄等作物的技巧。其间,也吸引了不少周边农户前来参与其中,在田间地头,年轻干部们不仅学习农业技术,更与村民深入交流。

  贵门乡组织委员周程告诉记者:“‘如何种好田’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打开民情走访的‘话匣子’。”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不仅消除了隔阂,增进了感情,也让年轻干部们更好地融入了村庄生活。

  今年以来,贵门乡立足年轻干部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以“专题培训+实践教学+项目领办”的全链条培育模式,鼓励年轻干部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干部队伍提供了又一个实践平台。据统计,贵门乡相继举办了5场专题培训,包括直播带货、景点推介、产品包装等,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主题,开展了4次形式多样的晾晒比拼,评选出优秀年轻干部10余名,既锻炼了年轻干部的能力,也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嵊州市贵门乡丰潭村驻村指导员张东祥是90后,不但在“60带90”的实践中深耕农田,更发挥年轻人的互联网思维,通过直播带货,为村里香榧、茶叶、金樱子酒等特色农产品拓展销路。“丰潭村位于嵊州的最南端,与东阳交界,农田广阔,希望用我们的行动,让稻香飘得更远。”张东祥如实说。

  “贵在未来”年轻干部成长训练营课程的持续创新,让年轻干部们以实际行动扎根农村,深耕农田,更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着青春力量。

  “酒鬼小莉”,自谋田园

  新昌县城南乡姚宫村,许莉霞穿着胶鞋行走在田埂上,低头收割着丰收的成果。丈夫操控的无人机掠过小溪和村居。这些画面将很快变成视频,向她全网350万粉丝展示。

  许莉霞是“三农”自媒体博主,在视频平台上,她有一个极富亲和力和地方特色的名字——“酒鬼小莉”,她用这个身份分享着田园生活及乡村美食。

  不是割完了稻谷,丰收季就结束,土地不会辜负每一个辛勤劳作的农人。在最近几期视频中,许莉霞展示了秋天的丰收景象:水灵灵的芹菜从菜地里被收割上来,洗净、切碎、拌进肉馅,包成饺子;成捆的黄豆被背回家后晒干,搓出一粒粒金黄的豆子,用来炖猪蹄,香甜软糯;从地里挖出的红薯个大饱满,做成拔丝红薯,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许莉霞的故事始于她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她曾在宁波的一家外企工作,但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并不适合她。2015年,她和丈夫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与婆婆一起生活。正是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她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并决定通过短视频分享家乡的美丽与丰饶。

  “家乡物产丰富,有许多特色美食,我想通过视频传播新昌的美食文化。”许莉霞告诉记者。四季更迭,在许莉霞的短视频中呈现的是各种应季菜肴,秋天的莲藕、茭白、番薯轮番成熟,紧接着又要迎来冬天的萝卜、大白菜,还有新昌各种特色美食,如锅拉头、春饼、芋饺、小京生、糟肉、年糕……许莉霞的镜头中,是烟火气十足的乡村生活。有粉丝说,“酒鬼小莉”的视频,让他们发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互联网对三农发展的正向影响正在显现。一些先行者返乡创业,他们的探索途径带动了身边人,成为精准扶贫的助力。依靠“自媒体+乡村电商”的创业模式,许莉霞还成立了公司,她告诉记者,希望利用自己的流量和平台,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将绍兴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酒鬼小莉”最新的视频里,一块刚挖完红薯的土地,也不闲着,她又撒下豌豆种子,等待新的收获。

  “青枫田”里,农事体验

  在初冬的诸暨市枫桥镇霞朗桥村,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金色的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稻田上,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低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村里的“青枫田”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忙碌,镇上的6名年轻干部利用午休时间,亲手收割5个月前播种下的希望与喜悦。

  这片2.53亩的“青枫田”,是通过村里的“宅改”项目置换出来的复垦地。曾经,这里是一片老旧危房,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引发邻里纠纷。村党委书记魏燕萍回忆道:“虽然复垦出来的土地不够规整,难以承包给种粮大户,但我们在年初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向镇里汇报,寻找新的用途。”

  镇党委副书记徐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提出将这片土地作为年轻干部的农事体验场。他认为,“水稻需要经历扎根、分蘖、拔节、抽穗的过程,年轻干部也需要在实践中蜕变。”枫桥镇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尤其需要年轻干部具备扎实的群众工作经验。通过参与农耕,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从而在工作中更贴近群众。

  稻田成了年轻干部下基层的驻点。从插秧到管理再到收割,全镇共有46名年轻干部参与其中,还有不少村民自发前来帮忙。村民们手把手教年轻干部耕作,彼此在劳动中积累感情,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去年9月入职的东三新村联村干部姚歆怡全程参与了这块稻田的生长,她表示:“这样的劳作无形中拉近了我与村民的距离,让我更能理解他们的生活,也能用他们听得懂的话与他们交流。”

  据了解,这些稻田的收获将全部捐赠给村里的爱心食堂。镇里还计划认领村里的3亩“青枫果园”。通过这样的实践,能够鼓励和督促年轻干部更多地接触基层,让他们身上带有群众的味道,能够说出群众的话语,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从而真正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