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10月23日下午,本是上课时间,诸暨市暨南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却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破声。这是怎么回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该校“魔术气球”社团的课堂现场。循声而去,只见教室里有一大帮人,每人手上都“拧”着一到两个气球——
课堂欢乐多
扭一扭,转一转,折一折……一个个长条形气球在师生们的巧手下,变幻成小花、糖果等造型。
“每一节课,老师都会教我们用气球做不同的造型,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验。”501班的蔡萱告诉记者。
如今,他们已经掌握十余个常见气球造型。有时,也会融入自己的创意,“拧”出一些叫不上名来、但莫名有趣的造型。
社团指导老师赵占云印象很深,有次课堂上,一名男生学会所教造型后,给自己“拧”了顶稀奇古怪的“头盔”戴上,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气球课是欢乐的、热闹的。”赵老师说。有时,一些同学的气球“飞”了,大家也会一边“嘲笑”,一边热心地帮忙把气球“捉”回来。
当然,最“闹”的当属“嘭、嘭、嘭”的声音。
“课上着上着,忽然响起一连串的爆破声,好像放鞭炮一样。”604班金海纳笑着说,气球课不仅好玩,还很有“悬念”,因为他们无法预测下一个“爆点”在哪里。
社团人气高
金海纳是这学期刚“抢”到魔术气球课的。但事实上,这门课已经开设了三年。
“我也开设过其他社团,但明显气球课更受孩子们的欢迎。”赵老师坦言。不过,高人气也会带来一些“小烦恼”。
10月9日,本学期第一次气球课,教室里38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还有10余人在教室内外徘徊,不愿离去。
事实上,赵老师原定的名额是30人。无奈之下,他只能根据“先来后到”的原则,接收了前39名学生——他把自己的座位也让了出来。
不过,未报进社团的同学也有小“福利”。每次赵老师教的气球造型,多半社团成员都会做许多份,把它们当礼物送给其他同学。
百变的气球造型也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现在,我能快速做出贵宾犬、棒棒糖、小章鱼等造型。爸妈都夸我厉害呢!”402班章泽涛同学颇有些骄傲地说。
(图片拍摄 通讯员 赵占云)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