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系列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发布了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入选城市名单,绍兴市成功入选。这是记者在昨天举行的绍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一则重磅消息。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评选旨在展示和表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城市和地区,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目标的落实。全球诸多城市的角逐中,绍兴得以入选的特色在哪里?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方良介绍:“绍兴自古以来便以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著称。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绍兴组建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团队,系统掌握物种种类、分布、数量现状。
与此同时,我市兼顾“生物生存空间保留”与“城市发展空间预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同时,还设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嵊州基地等种质资源库,打造地方种质资源“诺亚方舟”。
人人参与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基础。我市已打造省、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18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企业8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9个。“以‘上虞海塘安澜工程’为例,它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海塘安全标准,还为野生鸟类提供了更加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每年,有百余种珍稀鸟类汇聚于此,包括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鸦雀。据统计,2023年10月底至今年4月,共有约200种、15万只野鸟驻足海涂湿地,种群数量同比提升10%。”此外,我市还精心打造集生态展示、物种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涵盖美丽城乡、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等特色点位的“生态足迹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引导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绍兴两级法院立足市域生态禀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理念,充分发挥环资审判职能,严惩治、强修复、重预防、促联动,统筹生物多样性高标准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河湖海湿地水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水乡典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在新的起点上,要如何巩固和建设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齐方良表示,下一步,绍兴市将进一步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打造以管理友好、保护友好、安全友好、利用友好、公众友好等“五大友好”为核心的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品牌,持续擦亮“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金名片。
■新闻助读
数字里看“多样性”
调查结果显示,绍兴共有4781种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0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3种(中华水韭、穿山甲、东方白鹳、黑麂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89种。另外,还发现了狭叶珍珠菜、孟闻琴蛙等新物种。我市共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1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胡安娜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