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创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2024-11-10 12:23

来源:

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热爱,这正是眼下博物馆热、博物馆文创火的深层原因。

上好闹铃,提前填好信息,时间一到,猛点手机屏幕……抢、抢、抢。这一次抢的不是火车票,也不是热门景区门票,而是冰箱贴。国家博物馆两款文创凤冠冰箱贴,开售至今3个半月售出14.5万个,供不应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的天宫藻井冰箱贴,需要提前3天在网上抢号,每天限量400个。这两款产品被网友称为冰箱贴“天花板”,无论是中式审美还是精湛工艺,都“长”在消费者的心坎上。想要得到它们,暂时只能靠抢。

近几年,博物馆文创产品不缺爆款。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肃省博物馆的玩偶“马踏飞燕”,端庄严肃的博物馆越来越会玩。人们都想把这些或精致或呆萌或脑洞大开的产品带回家,因为它们不仅承载着旅途中的回忆,扮演着生活中的“小确幸”,还因为它们自带文化属性,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中华文化的美好厚重。

新晋顶流有多火

博物馆文创新晋“顶流”天宫藻井冰箱贴有多火?还没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大门,一张告示就映入眼帘,写明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预约方式,只有预约成功的观众才能到文创空间购买。上午11时,文创空间挤满了人,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胡婷婷有幸抢到了,“一到预售时间,我就拼命刷手机,用不了几秒400个就抢没了”。在它的带动下,蟠龙藻井冰箱贴、中轴线流沙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也经常断货。

“这绝不是饥饿营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采取网上预约、线下销售的方式实属无奈之举。这款冰箱贴制作复杂,采用传统珐琅描色工艺搭配玻璃漆上色,目前3条生产线,每日最大供应量只有400个。厂商虽已增加2条生产线,但还处于打样试制阶段,之后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产量。“前期线下销售,有的观众为了买它凌晨5点就来排队,排队的人太多甚至影响周边交通,不得已我们改变了售卖方式。”薛俭无奈地说。

天宫藻井冰箱贴的爆红在薛俭的意料之外。今年2月,古建博物馆文创空间才开始对外营业。4月,冰箱贴借着“天下第一仓”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的热度上架,并未受到过多关注。“7月,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叠加暑假参观高峰,古建博物馆的日均客流量屡创新高,再加上网络助推,天宫藻井冰箱贴才越来越火。”薛俭说,目前这款产品已销售近万个,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和古建博物馆相比,国家博物馆是文创界的排头兵,总能制造爆款带给观众惊喜。此次以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一跃成为近20年来国博文创的“销冠”。7月一推出,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就在一天半内售空。目前,围绕凤冠这一IP,国博已陆续开发出笔记本、徽章、雪糕等10余款系列产品,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宜赏宜藏有内涵

好看、不占地方、在哪儿都有容身之地的冰箱贴一直都是颇受欢迎的纪念品。不过,早些年的冰箱贴多以地标建筑或代表性风物为原型,设计简单、制作粗糙。现在的冰箱贴摇身一变,不仅创意精美新颖,工艺上也是宜赏宜藏。

天宫藻井冰箱贴保留了原型的5层结构,每一层都可以分开,底层专门设计了夜光效果,构件不大,但是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堪称“重工”;木质凤冠冰箱贴采用3层木质材质叠加,可以散发类似金属的光泽,冠上镶嵌的“红蓝宝石”要靠纯手工粘贴;在网络上同样人气很高的杭州博物馆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冰箱贴,精准还原了文物裂纹和“粉面腮红”的晕染效果;西藏博物馆的花瓶冰箱贴可以插入一朵真花……

从冰箱贴这一赛道的出彩程度不难看出,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早已“卷”出新高度。从生活家居到文具用品、服装配饰、创意玩具、茶咖冷饮……产品丰富程度让人眼花缭乱,总有好玩有趣且制作精良的产品击中消费者心灵。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有赖于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网络传播“种草”,但最核心的是对文物本身价值的挖掘阐释。薛俭说,观众逛完博物馆带走的文创产品其实是一个文化载体,承载着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就拿天宫藻井冰箱贴的原型——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来说,它是古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来有“最美藻井”之誉。这处藻井最早是隆福寺的建筑构件,是我国现存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抬头仰望,云纹框架和古人想象中的天宫楼阁、天神相呼应。“注意看,最上一层盖井层绘着二十八星宿图,图中共有1400多颗星宿。据专家考证,这些星宿的数量和位置都相当准确,古人的聪明才智令人称奇。”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观众对天宫藻井赞叹不已。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热爱,这正是眼下博物馆热、博物馆文创火的深层原因。

展与创良性互动

“今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让更多人知道了先农坛并走进坐落于此的古建博物馆。正是这份关注促使天宫藻井冰箱贴意外走红。冰箱贴火了以后,又为古建博物馆引来更多观众。”薛俭说,去年古建博物馆的最高单日客流6000人,今年攀升至8000人,“十一”小长假每天平均客流在5000人以上。

在薛俭看来,博物馆的“主战场”始终是展览。如今文创受到观众喜爱,已成为博物馆的“第二展厅”,是藏品的馆外延伸。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实现展览和文创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的走红也为它的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聚拢了人气。古代中国展厅里,人们排起长队只为一睹它的真容。相关设计团队目前正探索“展创结合”新模式,由藏品衍生出好的文创产品,再由产品回归藏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物价值。9月27日,一款“AR金属凤冠冰箱贴”亮相,观众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佩戴”上凤冠,无死角欣赏它的细节。

薛俭认为,冰箱贴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的文创产品尚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市场需要更多爆款,但制造爆款没有万能密码。“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那就是博物馆与文创企业之间的文创授权合作模式。由文化创意公司负责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投资生产、销售运营,博物馆方授权文化IP,管理文创空间。”薛俭介绍,目前共有3家设计团队负责古建博物馆后续文创产品的开发。除了部分藏品、古建筑,他们还准备发掘先农坛的历史文化,为素有“一亩三分地”之称的耤田研发文创产品。“从明年起,耤田的种植和活化利用不再申请财政资金支持,将采取IP授权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公开征集文创公司,开发农耕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和相关活动,争取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薛俭说。


这个冠军,得来不易!面对夺冠热门南京九中、2024年耐高冠军湖南地质中学,以及清华附中等王牌强队,回浦突出重围,拿下了两年内的第七次全国冠军。

2023年1月,全国“篮校杯”篮球比赛(男子组决赛)冠军;

2023年5月,2022-2023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3年8月,2022-2023赛季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3年8月,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2023年12月,第十九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初中男子组)冠军;

2024年8月,2023-2024赛季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4年11月,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这支“开挂”的县级中学篮球队,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一场“荣誉之战”

灵湖之畔,决赛现场,总容量5300人的临海体育馆内,几乎是座无虚席,如雷鸣般的加油声与呐喊声直冲云霄,一浪高过一浪。

一开场,双方球队就展现出强硬球风,分差始终无法拉开,也让这场比赛格外精彩与激烈。焦灼的赛况,不禁让人回想起去年5月,回浦高中男篮在主教练罗伦带领下,战胜清华附中男篮夺得2023年耐高冠军时的情景。

回浦男篮再次夺冠后引起全网关注,随着淡厚然等一批主力升学离队,回浦高中男篮也止步于2024年耐高四强,担忧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起:回浦篮球还能行吗?

这个问题,回浦中学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康乐如是说:“球员流转确实会引起波动,但回浦几年前就建立了后备人才梯队,从小学开始物色好苗子,并培养选拔输送到初中和高中,回浦篮球能行。”如今,这支人才梯队开始发力。今年8月,回浦初中男篮继去年中国篮球联赛夺冠后,成功卫冕冠军。

篮球从来就是一个集体项目,无论队员,还是教练和学校。从建队起,回浦男篮就秉持着团队篮球的理念,规避“个人英雄主义”,不断放大“团队作战优势”。

赛场上,这样的团队精神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天的决赛,即使到了最后的几十秒,双方仍然输赢未定,最终回浦男篮正是靠着团队默契配合赢得胜利。

其实进八强之前,回浦输掉过一场小组赛,当时网络上就开始有了正反两种声音。而这场“荣誉之战”的胜利,有力回击了质疑,同时也再一次宣告:回浦男篮,百折不回!

一个“冠军之梦”

赛场旁,回浦中学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蒋贤俊作为领队,不仅见证了这些荣耀的诞生,更亲历了这背后的不屈与汗水。1982年,蒋贤俊从原杭州大学体育系毕业,毅然选择回母校执教。

小城临海,素以历史文教深厚享誉江南。而回浦中学的体育传统,可追溯至民国时期,早在20世纪30年代,校篮球队就获过省冠军,让小城居民深以为豪。

但当蒋贤俊接手时,面对的却是一支无专门教练、无固定球员、无专业场地的“三无”篮球队。见此情形,他暗下决心,从零开始重建队伍,一步一个脚印,1989年第一次获得台州冠军,1991年斩获第一个浙江冠军,2003年拿下第一个全国冠军。

回顾回浦篮球这40年,三代教练的传承和坚守,也诠释了这支队伍的众志成城:60后蒋贤俊、罗伦(2005年引进),70后李康乐,再到90后的孙新亮、孙庚,年轻一代跟随恩师,毕业于回浦,又回归回浦。

如今,这个团队优势还拓展了外延,不仅包含回浦男篮这个“小团队”,也包括了小城临海这个“大团队”。“市里每年给我们提供了200多万元的体育专项经费,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可以一门心思投入篮球事业中去。”校方表示。

一座“英雄之城”

时至今日,“勇于追梦、百折不回”,不仅是回浦精神,也成为融入临海这座城市血脉里的意志品质。

为什么一场中学生篮球赛的胜利,可以燃动整座小城?因为临海这座山海之城,天生带有沉稳坚韧的品格和敢于冒险拼搏的气质。回浦篮球的成功逐梦,也根植于这座“英雄之城”。

小城临海,是抗倭英雄戚继光“九战九捷”的成名之地,而到了当代,体育赛事便成了小城将山文化与海精神融于一体的最佳诠释。

以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安基山滑翔伞国际邀请赛、临海尤溪极限铁人三项赛这三大国际品牌赛事为引领,临海打造“中国户外运动之城”,年均举办体育赛事达110场以上。

7日晚,临海全城人民又用热烈与激情,将一场中学生篮球决赛,感染成一场“小城也有大梦想”的逐梦之战。比赛结束后,还有不少观众泪洒当场,久久不愿离开。

梦想有多么伟大,征程就有多么壮阔。回首往昔,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眺望未来,逐梦之路仍非一马平川,唯有继续“勇于追梦,百折不回”,奋力征战新征程。

这就是城市品格与体育精神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是炼就回浦男篮,两年七次全国冠军的十足底气!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