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村历史悠久。早在两周时期,后白洋就有人类聚落,且出土西周晚至春秋初期3000多年前的土石器、陶器和原始青瓷器等众多文物。《越中揽胜》载:“大和山下之白洋港在春秋战国时,为我国五大出海港口之一。”古代有著名的盐场;白洋人才辈出,域内有诸如朱氏外甥张岱,明朝后期名臣、军事家、兵部尚书朱燮元,及现代的中科院院士宋大祥等众多的文官武将、科学家;有许多文保单位。
典型的十台门名扬各地。台门多数以主人的学衔、官位和皇帝赐匾题名。有大夫第、簪缨世第、秋卿第、秋台第、司寇第、双凤第、父子登科第、都宪第、翰林第、洋铁台门等。
据绍兴县文保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中鉴定,白洋村有9个台门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白洋村簪缨世第堂(第一台门后进)白洋村52号民居(第六台门第五进古香堂)、白洋村110~111号民居(秋卿第后进、朝东台门)、白洋后李家民居(洋铁台门,古为朱燮元“持重厅”)、白洋村(西塘下)冯家东台门、白洋村(西塘下)周家民居、后白洋兆嘉庙、后白洋兆嘉庙桥、西塘下齐家庙。这么多地下、地上、有形、无形的历史文化遗存与史志文载,足证白洋村三千多年来的文明史迹。
白洋有众多的文武将领和科技人才。据《绍县白洋朱氏宗谱》载:朱和妻“陆宜人守节抚孤,长于诗文,自课子姪……乃辟翠园精舍(别墅)为家塾,延挑江王文成(王阳明)公讲学其中,命子若姪守业、守忠、守贵、守谐往受业焉。……迨其后,师弟飞腾,先后接踵,迄今有匾额二,曰‘藏六’、曰‘寂照’,为文成公手笔,盖人杰地灵,其亦有相得而益彰者乎。”明清两代,白洋村共有庠生(府学、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155人,太学、国学生(国子监生)116人,贡生36人,举人16人,进士12人。据志、谱、硃卷记载: 明、清、民国初(民国十五年前),白洋人任县级及以上官吏的有:朱氏174位,戚氏22位,冯氏8位。当地家喻户晓的朱燮元官至兵部尚书,总督贵州、四川、湖广、云南、广西军务,崇祯间,两赐上方剑,实为“出任疆圻”的大吏。其侄朱兆柏更是行使了两个部长职务,可谓“入登台阁”的朝庭重臣。朱节,王文成(王阳明)门下士,由湖广黄州府推官升山东巡按道监察御史。白洋还有治家、建设、保卫家乡的能人朱以亮,他在安昌拓设东市;西北置兆嘉庙为土谷祠,造朱公桥扩大石路,便于村民入安昌市。
《安昌镇志》载,白洋西塘下还有两朝为官的戚扬。他既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江苏松江知府,民国时,又任江西省省长,其间,曾任浙江布政使署及巡抚署文案师爷。白洋人当师爷的有十四位,其中三位是林则徐、左宗棠的幕宾。
民国至今白洋籍高级科技人才众多。朱志骧,前白洋人,民国期间曾任中国纺织研究会会长。张仁豫,前白洋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朱寿民,后白洋人,研发“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宋大祥,前白洋人,历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无脊椎动物研究所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寿康,后白洋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最早研究成功沸腾焙烧技术,创新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