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举行2024浙江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绍兴专场暨“绍兴拍”活动。此次拍卖共有来自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的10个科技成果上架,涵盖现代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绿色化工等多个领域,70余家企业参与竞拍。最终,9个成果以840.9万元的价格成交,平均溢价率达19%。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活动之一,也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科技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产品转化。科技成果拍卖,就是其中一条转化路径,而且已经实现了产学研“共振”“共赢”的喜人局面。一方面,企业通过拍卖取得科技成果后,起到了“落地生金”的作用;另一方面,科技成果拍卖带来的真金白银,也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科研团队的研发热情。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梗阻”现象。比如,科研平台的科技成果与本地产业发展水平、操作人员接受程度等匹配度不高、链接性不强,带来科技成果难以落地的问题;部分传统产业企业对传统设备、传统工艺、传统操作手法形成了惯性依赖,认为科技成果不实用、难应用,从而导致一些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等等。这些都表明,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需要我们持续用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要求我们盯紧转化过程中的堵点卡点,加快推进“越快转”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进一步畅通转化通道。要持续丰富科技成果展示形式,搭建高水平成果路演、展览展示、产融对接等桥梁;持续创新转化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使科技成果作为市场要素自由流通;持续健全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良性协作机制,鼓励共建转化机构和服务平台,发挥各方协同效应,加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融共生的良好生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浓厚的创新氛围。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首次夺得“科技创新鼎”,科创平台提质升级、创新主体活力涌动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要因势利导,积极促进产学研融通,提升转化效率,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最先一公里”到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距离,真正让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产业胜势,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风云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