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同富裕,重点在山区,难点在水源地保护区。
地处小舜江源头、会稽山腹地的柯桥区王坛镇,自2018年划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以来,一直面临“一产控制、二产禁止、三产限制”的窘境,区域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为破解水源地保护区瓶颈制约,近年来,王坛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跳出王坛谋发展,探索“本地+飞地”双轮驱动,构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走出了一条具有生态功能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采访团深入王坛镇,探寻该镇打造水源保护地共同富裕新样板的破题之法。
“农业飞地”补链条
走进位于柯桥区平水镇的“王坛有货”慈善共富工坊,一阵阵酸甜果香扑面而来。在包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腌制过的青梅进行包装密封。采自王坛镇的青梅在这里经初步处理后,会送往其他企业进行精加工。
王坛镇的青梅,为什么送到平水镇进行加工?“水源保护地禁办此类加工企业。”王坛镇党委委员吴佳倩道出原委。她说,依托水源保护地的生态优势,王坛镇盛产青梅、竹、茶、稻等优质农产品,但因缺乏加工企业,效益不高。
为弥补这一“生产短板”,王坛镇积极寻找破题之法,打造王坛镇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品牌“王坛有货”,并积极推进“王坛有货”(平水)飞地慈善共富工坊建设,引进两家生产加工企业,补齐飞地端加工短板。此外,王坛镇还深入开展工坊联姻优质主体行动,持续与梅饴馆、古越龙山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起“企业研发—飞地粗加工—企业精加工”的生产体系,现已开发青梅系列新品5款。“这种模式既能提升青梅产品的附加值,又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东村村党总支书记蔡家苗表示。
解决了生产加工问题,还要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一方面,王坛镇党委依托党建联建,与轻纺城集团、马鞍街道、柯桥街道等单位结对,多渠道助力“王坛有货”走进市场、企业、社区。如柯桥街道大渡社区在银龄达人工坊设置了共富小铺,方便居民选购王坛优质特色农产品;位于马鞍街道的绍兴盛鑫印染有限公司与王坛镇张蒋村结对后,帮助该村引进油橄榄种植项目,助力产业共富。
另一方面,王坛镇还招引区外企业入驻“群贤198”南部山区飞地总部,今年以来新增税源企业95家,预计税收增幅达20%。“我们去年开始与‘王坛有货’开展合作,每月采购农产品20吨左右。”浙江中服百菜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介绍,后续还将建立净菜加工厂,对当地农产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
加工、销售渠道通畅,山区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截至今年9月,“王坛有货”系列农产品销售已近500万元。
“文旅飞地”增流量
王坛镇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86.9%,负氧离子最高达近6000个/立方厘米,还有“香雪梅海”“绍兴舜王庙会”两张文化名片、41条总长达107公里的游步古道。
为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王坛镇全面确立“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文旅飞地利益分享机制,通过三产联动、客流联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9月21日,2024大美王坛自行车爬坡赛在王坛镇举行,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和骑手近千人,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量突破千万。“近年来,王坛镇深耕本地休闲文旅产业,结合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创建,引进品牌赛事,打造‘3+X’多元文旅活动组织体系,塑造‘舜’‘梅’‘源’三大品牌标识,以各色品牌活动增加王坛镇文旅主场流量。”王坛镇党委委员章琴介绍,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各类文旅活动39场,吸引游客50万人。
相比其他地方,王坛的比赛还有个特色:比赛场地在王坛,选手住宿在他地。
“由于王坛镇接待能力有限,在承办大型活动与赛事时,我们与文旅集团、周边乡镇合作,构建‘赛事活动在王坛、吃住游购在柯桥’的跨区域文旅飞地共富圈,破解镇域内文旅三产配套不足的瓶颈。”章琴介绍,王坛镇以赛事引流,拉动周边区域餐饮、娱乐、住宿等消费,形成“王坛引流、柯桥消费”的合作共赢格局。
而在大大小小的文旅体活动中,总能看到“王坛有货”共富摊位的身影。原来,王坛镇在举办各类活动期间,积极推行“三个一”活动共富机制,即安排“一批共富标识、一批共富摊位、一批共富奖品”,切实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人才飞地”引活水
与许多山区乡镇一样,王坛镇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为镇域发展注入人才动力?王坛镇的破解之法,就是创建人才飞地。
为更好地发挥人才飞地作用,今年以来,王坛镇积极走访企业“问需求”,如对接注册地在“群贤198”南部山区飞地总部的绍兴蒋相禾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创新站,积极引进博士人才,强化科技赋能,指导相关农业项目更好实现创新发展。作为该创新站研究课题的王坛镇蒋相村“稻蛙共生”生态农业项目正迎来丰收,即将实现水稻和蛙亩产“双千斤”,亩均增收将达3万元以上。该项目荣获绍兴市十大科技强农项目。王坛镇还积极联动爱乡人士,达成投资3.5亿元的绍兴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基金项目意向协议,加快引进人才,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此外,搭建校地、政企共建平台,联合之江学院创业创新中心,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充分链接高校人才,为王坛镇发展注入青春动力。
除了将域外人才引进来,王坛镇还积极联合农业、人社等部门创建“舜源阿姨”团队,在柯桥城区成立“舜源阿姨”零工驿站,形成“需求收集—教育培训—技能认证—就业推荐”全链条贯通实用技能培训模式,让本地闲置劳动力更好地“走出去”,形成“人才引”“育离岸”的人力资源双向流通。
“目前已累计培训‘阿姨’45人,通过技能认证上岗24人。”王坛镇党委委员朱建琴介绍,该镇借助“舜源阿姨”零工驿站,联合区旅游协会民宿分会等多个飞地工坊,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让更多本地技能人才“走出去”。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将继续打造农业飞地、文旅飞地、人才飞地三条经济发展走廊,有效链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王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曹锦表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