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飞地”,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如今,飞地经济,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治理工具。那么,如果再在其“本岛”形成产业化、集聚性的转化港,这对区域关系是否会催生更多可能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经济领域,改革将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被放在重要位置。
近年来,诸暨市首创“飞地+基地”双向联动模式,六大在外飞地“诸暨岛”与本土转化生产基地“杭州港”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30余家。近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采访团深入该“飞地型”创新园区,解码“异地研发孵化—本土转化生产”的区域联动产业培育新路径。
紫金港“诸暨岛”。
建“岛” 为“跳出诸暨发展诸暨”而生
2016年8月,省政府将诸暨等6地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为了“跳出诸暨发展诸暨”,在当年诸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方案中,设立“诸暨岛”的设想被首次提及。次年11月27日,位于杭州滨江区和瑞科技园的首个“诸暨岛”应运而生,5家企业作为第一批“岛民”正式登陆。
7年间,诸暨瞄准新兴产业先发优势地、高校及科研院所集聚区、省级以上、科创大走廊贯通区域布局“飞地”,围绕智能视觉、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重点新兴产业,在杭州、深圳、广州等地先后复制设立6个“诸暨岛”,大量产业化成果输往“本岛”。
这块经济意义上的“飞地”,是否实现了对诸暨经济创新力的柔性赋能?从“独岛”到“群岛”的裂变或是答案。
第一批“岛民”、浙江汇健质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厉永纲毫不吝啬对“诸暨岛”的赞许。他认为,“岛”内集结了杭州都市圈的前沿信息、金融资本、数字技术、人才智慧,以及临杭热土诸暨的产业基础、块状集群、政策红利、科创需求,“它撬动了优势资源的双向流通”。
在“诸暨岛”的耐心孵化下,汇健科技“基于纳米耗材及AI的高通量临床质谱诊断平台”项目斩获“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数字医疗专题组特等奖。眼下,其项目正通过诸暨“杭州港”转化落地。
厉永纲坦言,政策和诚意是“诸暨岛”最大的吸引力。诸暨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人才集聚的实施细则》《关于推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入驻“诸暨岛”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关于促进飞地整合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对于入驻企业(项目)和人才,给予“1+2+X”定制政策。“1”即一套包含三年免租、装修补贴、设备补贴、设备贷、产业基金等的基本政策,“2”指共享杭州、诸暨市两地各类配套政策,“X”指对重大项目和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政策。
在此基础上,“诸暨岛”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深度融合,引入杭州瑞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融资对接、创业指导、审批代办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浙江壹生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车间。
筑“港” “腾笼换鸟”向都市区要活力
通过“借鸡生蛋”,好眼光的诸暨,让一批早中期科技型企业在“诸暨岛”成功孵化,有效补足了县级市科创产业引才求智的短板。但这“金蛋”孵出的凤凰去何处大展拳脚?诸暨决定在本土筑“港”。
诸暨制造业基础扎实、空间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成为汇健科技、壹生科等企业安心研发的坚实后盾。
2019年,诸暨开发区以“腾笼换鸟”、余缺对接等方式,整合明龙厂区闲置空间约3万平方米,建成“杭州港”一期,不到半年,引育汇健科技、壹生科等生物医疗企业20余家,形成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2022年,当地继续以“腾笼换鸟”方式整合神鹰厂区闲置空间约6万平方米,建成“杭州港”二期,主要落户智能视觉、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不到半年又落户浣江实验室、昕微电子等24个项目。2023年,整合5万平方米闲置空间的“杭州港”三期又启动建设。
科研成果在“杭州港”转化中心中试后落地,中试结果再指导“诸暨岛”科研中心优化研发。这样的研用融合的良性循环,对于初创型科技企业,对于诸暨新兴产业集聚壮大,都具有重大意义。
浙江汇健质谱科技有限公司是“诸暨岛”毕业的首批“岛民”。2019年,它乘着诸暨求贤惜才的政策大船,正式驶入“杭州港”一期。国内首台套用于肿瘤液体活检的ClinMS-PlatⅠ质谱诊断平台在这里诞生,今年5月,企业已收到省药监局颁发的仪器生产许可证。
强化“飞地科研中心+基地成果转化中心”联动的同时,借力“飞地”优势,诸暨在杭州滨江区设立共享“人才智库”,根据诸暨企业研发需要,双向共用智库专家,打破了人才落地限制,让“卡脖子”技术难题得到新解法。“杭州港”二期企业浙江壹生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及生产技术,目前公司两大类产品“细胞培养基”和“蛋白纯化介质”成为解决我国生物制药上下游“卡脖子”问题的两个关键产品。
短短5年,百余家科创企业汇聚,“杭州港”活力无限。
远航 聚势“再造”一座产业新城
2023年,由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约共建的浣江实验室在“杭州港”二期揭牌。实验室以航空航天领域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集聚高层次研发管理人才,开展前沿技术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被列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重大项目平台。
“源头在高校、中试在平台、产业化在诸暨”,这让浣江实验室成为高校团队的梦想孵化器,又作用于诸暨科创生态的拔节生长。投运不到1年,浣江实验室与航空航天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7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与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10余项,承接各类型科研项目32项,合同金额累计8000余万元,为诸暨孵化了铭感科技、航视智能、锋动航天等科技型企业16家。
依托“一岛一港”飞地联动模式,在诸暨再造一张像珍珠、袜业一样的产业“金名片”。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该模式运营以来,诸暨市已累计引育企业130余家,其中高新企业占比超50%。数年间,“诸暨岛-杭州港”创建为浙江省首个“飞地型”双创示范基地,入选第四届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县域优秀案例、杭州都市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创新样板,“诸暨岛”获评浙江省第一批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杭州港”成为浙江省园区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助力企业新申请知识产权(含软著)100余个,创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能级科创平台14个。
7年,“诸暨岛-杭州港”成功从“试点”走向“示范”。
为确保企业在诸杭两地享受一体化服务,开发区引入“诸暨岛”运营服务团队负责管理“杭州港”。作为“诸暨岛—杭州港”创新园诸暨方面的负责人,彭玲每周都在杭州和诸暨之间奔波。最近,“杭州港”三期建设进入尾声,她一路“陪跑”,为小派科技、卓易特、德智智能、诺思华凯、镭诺、遁甲科技等9家新签约企业提供“双城”服务。
“让双城生活和同城一样便捷。”诸暨市开发委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胡著邦说。为让更多双城生活者没有后顾之忧,诸暨依托“杭绍同城”三年行动计划,从全面融杭的高度规划“杭州港”所在的城西商务区,优化完善功能布局,配套建设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科技、文化、运动、服务8个“城市客厅”,全力打造诸杭两地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区。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何国永 王强 翁佳美 见习记者 倪辰睿 编辑:孟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