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孩子问:“妈妈,如果我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你还会爱我吗?”
妈妈回答:“当然爱,但是你得把家里收拾干净。”
儿子又问:“如果我在学校里打了同学,你还爱我吗?”
妈妈说:“妈妈依然爱你,不过,你得向你的同学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在这个故事里,妈妈的回答始终是辩证的,一方面,她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妈妈永远会爱我,但同时,孩子也会感觉到妈妈对他是有要求的,而这样的要求就是规矩,这样的规矩在不断告诉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无以成人。
在家庭教育中,爱和规矩,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既相辅相成,又不可或缺,这两者之间不是单选题,而是共同体。
一个家,既要有爱的温暖,也要有规矩的严肃。
规矩下的自由,叫做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野草疯长,无法无天。
孩子小的时候,缺少是非观念,只有好恶之分,在这样的阶段,如果父母一味宠溺,孩子便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听不清规劝,在歧路上越滑越远。
只有从小立下规矩,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教育孩子,他们才会慢慢懂得爱自己、爱父母亲人,进而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积极做、什么事情限制做,什么样的人要亲近、什么样的人要远离。
在规矩之下的懂得,远比在孩子闯祸以后,父母再来打骂要有效得多。
没有孩子会不犯错,孩子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错后父母帮着逃避责任,而立规矩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勇气,并且有改正错误的动力。
当然,立规矩不是单方面对孩子的要求,规矩,必须家里所有人都遵守。
所以,父母在制定规矩时,要把自己摆进去,不能一边给孩子立规矩,一边自己随时破坏规矩,否则的话,只会让孩子愤懑不平,即使是遵守规矩,也是勉强为之,最后必定叛逆。
任何单向地给孩子提的要求,都是命令,只有孩子和家长双向互动的、相互制约的,才是真正的规矩。
比如要让孩子不玩游戏,家长就自己不要玩, 要让孩子学习好,家长自己要有学习的样子。
也就是说,无论家里立下了什么规矩,父母都应该遵守,不能对孩子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义,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要尽量做到,这不仅关乎家长威信,更是树立榜样的力量。
父母的言行,会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环境,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父母陪孩子一起守规矩,是培养优秀孩子的重要方法。
古人说,一个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规矩,则是修身的开始,因为立规矩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也是针对家长自己,遵守规矩,就是修身立德。
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天性,但如果父母的爱是溺爱,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他所成长的只是身体,而非心智。
关爱孩子,既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也要在精神上充实他们,既要大胆放手,又不能无度放任,就如同放风筝,既要它飞得高,又要它不断线。
规矩,就是那根不断的线。
孩子的未来是广阔的,广阔天地任由闯荡,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一个人不能忘了初心,更不能随心所欲,规矩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守得住初心,不至于在现实社会里迷失方向。
立规矩之目的,不是去限制,而在于引导;立规矩之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听话,而是为了让孩子德才兼备。
任何一个有规矩的家庭,通常都是有爱的。
反过来说,真正有爱的家庭,通常都是有规矩的。
爱与规矩,缺一不可。
这才是美满的家庭,
这才是高明的家教。
(内容来源:管见参考)
作者: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