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读者在后台分好几天给我留了3000字的长文,主要讲述了她和父母的关系,说她过得很压抑,好多心里话没地方去说,希望说出来,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她的故事很长,有些细节我这里就不说了,她最后说:“自我记事起,我想不起有哪件事情父亲是心疼过我的,连一回都没有,这样的父亲,为什么会让我遇到了?”
说实在的,我无法回答她的这个问题,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上,很多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北京大学曾做过这样一项社会调查:人际交往中,和谁的关系最难相处?
答案令人意外,高居榜首的是“与父母最难相处”。
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逼着相亲生孙子不肯饶,购买保健品无节制不听劝,剩菜剩饭吃三天不让倒,生病了隐瞒硬扛不肯去医院。
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有些东西明明是一个骗局,连小学生都知道,却一定要往里面跳,你怎么劝都无效。
很多父母还会沉溺于嗑“药”--所谓的保健品,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子女陪他们少,所以空虚寂寞,让推销员钻了空子。
我觉得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根本上就是一种慌乱。一慌乱就容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最后乱了阵脚,乱了方寸,外邪于是入侵。
最让人无奈的是,有些父母人老心不老,揽下已经不应该由他们所承担的一些义务,最后弄得心力憔悴,苦不堪言。
但父母又很难改变,让很多人十分无奈,有的甚至以少见面、省得烦来被动应对,美其名曰“相安无事”。
面对日渐老去的父母,既不能像对小孩一样管教他们,又不能听之任之、无为而治,最后酿出不必要的麻烦。
究竟该怎么办呢?究竟该怎么样来“摆平”父母,来实现“双赢”的局面呢?
第一,新经要常念。
我们知道,生活质量高低,往往由观念决定,一念之差,就是天地之别,观念没有更新,富翁等同于乞丐。
所以当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持久地给他们灌输新的观念,多让父母接触新鲜的事物,不仅要让他们知道然,更需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
第二,明确指出问题。
不要因为是父母而迁就他们的问题,今天的小迁就会造成明天的大麻烦。
这个时候,你必须向父母表明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不是轻描淡写地以“下次注意”了结。大家都很明白,如果不改变,后果会很严重。
第三,不要溺爱父母。
大家都知道不能溺爱小孩儿,但是溺爱父母往往会被视为孝顺。
其实这是很错误的观念,溺爱其实是一种控制欲,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和控制欲极强的孩子都是病态,都得治!
第四,努力让自己更牛。
要想影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是个牛x人物,兄弟姐妹中你最牛,你是大神,你说话的份量就重,你父母也会相对多听你的。
第五,管不了天要下雨。
千万不要有“一定要改变父母”的执念,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你改变不了,其中就可能包括改变你的父母。
必须接受父母越老越像小孩的事实,哪怕他们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哪怕他们曾统帅千军万马,哪怕他们曾力拔山兮气盖世。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父母也是。
如何与父母相处,其实是一个无解级的难题,所谓“摆平”,无非是一些相处的技巧,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内容来源:管见参考)
作者: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