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做极致、干精彩、看实效、争一流

2024-10-29 11:29

来源:

近期我市实施新一轮市级部门(单位)和区、县(市)实绩比拼活动。经过综合比选,4个市级部门(单位)当选为实绩比拼先锋单位,10个市级部门(单位)和1个区、县(市)当选为实绩比拼先进单位。现将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体会议、市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五大创新突破性举措’、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上打头阵、当尖兵、作示范,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勇闯现代化新路子”的实绩实效进行公开展示。

市经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要求,不断善谋善成、善作善为,全力争当新质生产力发展“排头兵”。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0.6%,连续两月位居全省第1。

一、行稳致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全力打好“稳运行、强产业、抓项目、促创新、强监测”组合拳,抢抓“工业智治”地市节点建设试点契机,创新“工业智治”模式,建设产业链预警平台,巧用低压侧用电数据,对企业开展“红黄灯”预警提示,针对性开展企业帮扶,数字赋能助力工业稳增长。1~9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00.29亿元,增速分别超过全国、全省4.8和2.8个百分点,工业“压舱扛鼎”作用进一步巩固。

二、善谋善成,积极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紧盯集群争创进度,紧密保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省厅和相关专家的对接联系,不断根据集群特色、本地实情修改完善申报方案,为集群争创争取更多主动。目前,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环杭州湾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集群等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申报已进入最终决赛,我市集群申报数、决赛入围数均居全省第1;常态化做好“10+2”重点产业链挂联,定期深入一线,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摸清真实市场状态,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全力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攻坚克难,有的放矢,助力企业健康成长,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三、守正创新,擦亮历史经典产业“金名片”。编制印发《绍兴市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构建“2+5+N”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进产业传承保护、产业创新提质、产业主体培育、产业融合、产业人才接续、产品展示推广等六大行动二十条具体措施,持续做深产业提升、做实品牌打造、做优产业服务,不断擦亮产业传承创新“金名片”。1~9月,全市规上黄酒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

四、高水平发展,高水平保护,打好治气攻坚进位战。聚焦经信领域治气攻坚,坚持大气治理和工业稳大盘“两手抓”,持续以企业现实关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治气攻坚下的各种矛盾问题,“一企一策”做好困难帮扶、稳产拓市等工作,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向好运行;持续加大工业领域“两新”“两重”推进力度,形成工作闭环,取得攻坚实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全力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本盘”。

市公安局深耕生态警务,融入“美丽绍兴”建设,构建“13456”生态警务体系,形成“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守护网络,以高标准执法落实高水平保护,护航我市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环境检测弄虚作假案查处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部长批示肯定,我市“宁静型”生态警务模式获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一、加强综合治理,答好大气防治“必答题”。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查处尾气超标排放等重点涉气违法17910起;打击非法运输存储烟花爆竹类案件6起,捣毁非法储存窝点8个,收缴烟花爆竹7车3500余箱。大力推进非营运国三重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开设车管淘汰“专窗”6个,引导淘汰3891辆,淘汰率达92.05%。开展破坏OBD(车载自诊断系统)违法专项整治,检查重型柴油货车3104辆,发现异常货车73辆并移交生态环保部门,集中收网涉嫌货运柴油车OBD检测数据造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

二、打造生态警队,守好风险防治“责任田”。突出山、水、气、“三古”资源等守护重点,新建浙东运河联勤警务站、白塔湖湿地生态联勤工作站等13个生态联勤警务站以及12个生态保护基地,布建73支610人的生态警长队伍,抓紧抓实生态要素管控、信息收集、巡查联动、防范宣传等重点工作。发挥警民协同共建优势,发动群众3.5万余名,开展巡查1.7万次,协同化解环境类疑难纠纷2700余起,风险隐患发现率平均提升50%,最大限度实现生态要素、领域全覆盖。今年,根据生态警长摸排线索,在曹娥江海塘沿线破获省督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发挥生态警长贴近基层优势,开展联合检查327次,迅速处置秸秆焚烧警情11起,上门教育引导264次。

三、保持严管态势,打好环境防治“主动仗”。搭建“生态警务”应用平台,织密生态治理感知网络,建立动态预警、生态要素“一张图”,动态赋码重点生态区域,发现风险线索400余条,挂牌整改企业4家,打处刑事案件3起,推送行政部门处罚63起。建立全市“1+6”生态行刑共治中心,研发“行刑衔接”平台,构建横向覆盖36家行政执法单位、纵向贯通市县两级的行刑衔接协同体系,依法从严从快处置破坏生态资源案件1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7名。护航我市生态重点产业发展,打造“绍兴黄酒”“诸暨珍珠”等生态产业集群保护矩阵,破获生产销售伪劣黄酒案、新昌香榧基地非法采矿案等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人。

市财政局坚持以“五大创新突破性举措”为抓手,积极主动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有力保障重大战略任务,助推经济稳进向好。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8.87亿元,同比增长1.9%,可比增长6.2%,为全省唯一连续9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的经济大市;全市民生支出45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5%。

一是服务大局促发展。认真研究分析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会同相关部门抢抓机遇,争取最大力度的要素支持,截至目前,全市争取专项债券300.33亿元,创历史新高;争取增发国债66.46亿元、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82.9亿元,居全省前列。实行政府性项目“谋、争、建、管”全周期管理,高效完成总投资291.68亿元的镜岭水库、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第七医院等“千项万亿”重大项目财评工作,开展绍兴中专扩建工程、新体校工程等项目运营评估,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以更硬手段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印发《关于强化预算约束 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工作通知》,全面梳理人员管理、会议培训等13个方面119项禁止性规定,形成过紧日子负面清单,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压减的资金重点保障民生福祉和“五大创新突破性举措”。

二是政策发力惠主体。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顶格承接省“8+4”经济政策,建立283.3亿元的财政要素保障清单,较上年增加3.9亿元,1~9月通过财政支付平台和越快兑3.0“一键兑”资金215.58亿元,超额完成季度兑现目标。持续放大“两新”政策效应,最大限度统筹财政资金,围绕23个重点事项落实56项具体措施,形成全覆盖、可操作的财政政策体系。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推动两支规模各50亿元的省级专项集群基金正式签约,组建全市首个低空经济领域产业基金(万林基金)、中芯三期量产基金、长浙上虞基金和长浙滨海基金,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基金设立规模150亿元,累计设立子基金14支,投资项目133个,带动社会资本647.11亿元,撬动倍数超10倍。

三是深化改革提效能。着力扩大盘活存量资产试点成果,全市累计编报存量资产盘活项目67个,总计划盘活规模774.21亿元,现已盘活项目50个,金额531.24亿元;编制《绍兴市国有资产池建设管理方案》,统筹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资产,厘清并纳管首批“入池资产”4360处,总资产价值1559.34亿元;推动绍兴原水水利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募集资金16.968亿元,成为全国首单水利设施公募REITs项目。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全国试点,累计完成试点公建项目515个,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达2150万平方米;推行绿色供应链金融,联合金融机构为4家市属国有企业授予“绿色供应链授信专用额度”,帮助解决融资难题。探索共富新路径,聚焦困难家庭和“扩中”家庭医疗保障需求,开展家庭型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社会帮扶、慈善捐助、财政补助、惠民型商业补充保险等多元筹集渠道,鼓励慈善总会、红十字会、“越惠保”承保公司等参与组建“暖心无忧基金”,相关工作被列入省财政厅家庭型财税集成改革揭榜挂帅名单。

市文广旅游局围绕市委市政府“聚力文商旅促融合改革,在建设现代文旅强市上打头阵当尖兵作示范”要求,坚持引客流与促消费共进、惠民生与优服务并行,文旅市场继续保持火热势头。全域旅游人次增速、接待过夜游客增速、旅游总收入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突出挖潜扩能,让资源“活”起来。始终坚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切实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活水”。写好护体守脉文章,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复核全市不可移动文物3498处,完成26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防设施设备覆盖率超95%。写好寻根探源文章,持续推进“宋六陵”“稽中”等遗址考古发掘,越国水利考古取得重大进展,为研究中国水利技术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为考古确认越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写好挖潜激活文章,推出“博物馆奇妙夜”“大湖头考古遗址展”“泰山石刻文化艺术展”等精品活动,6家乡村博物馆升格为省级,“博物馆之城”建设经验被国家文物局刊发推广。

二、突出供给创新,让消费“热”起来。锚定“全景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目标,不断强化供给侧创新。激活水上旅游热,以大运河为载体,推出“全皇后省亲”“水上婚礼”“水乡社戏”等特色活动,迎恩门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全省旅游休闲街区,古城内河乌篷船航线入选全省“交旅融合优秀案例”。激活乡村寻趣热,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推动山水秋景与农文旅资源融合发展,“西施之裳”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昌下岩贝村假期日均客流超1.2万人次。激活演艺快闪热,《台风眼》《风雨故园》等剧目在全国唱响“绍兴好声音”,“越剧文化圈”获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此外,400余场“街艺角”演出引流10万余人,成为文商旅融合的亮丽风景线。激活夜间打卡热,首次实施“重点景区延时畅游”政策,积极打造“碧霞池夜游”“陆游诗酒音乐会”“兰亭夜游”等沉浸式夜间文旅消费新空间。美团数据显示,我市假期夜间文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63.9%。

三、突出惠民乐民,让环境“优”起来。加快建设高水平文旅服务体系,立体化展示绍兴形象,让更多游客知绍兴、来绍兴、爱绍兴。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新增28家省级旅游驿站,入围数量居全省第1。16家城市书房、15家文化驿站、17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惠民服务加码加力,全面取消景区预约制,并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元游古城”“免费坐公交”“机关单位停车资源共享”等惠民举措,让游客以最优成本、最佳体验畅游绍兴。宣传推介出彩出圈,“缤纷四季 畅游绍兴”推介走进沪渝苏川四省市,《敦煌遇见绍兴》纪录片在央视首播,《来绍兴 赴一场千年之约!》中英文邀请函在32个国家传播,“行至绍兴 方知江南”“沉浸游古城 燃动黄金周”等宣推热点被新华社、人民网、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聚焦报道。

为激励全市广大市级部门(单位)中层干部、处室团队立足岗位,挑重担、拼干劲、展业绩,近期开展了市级部门(单位)“优胜团队”“先进中层”的推荐评比活动,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1.“优胜团队”名单

市纪委、市监委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专班: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市人大机关信访工作小组:人大信访监督贯通协同工作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及圆满完成国庆交通安保

市人力社保局绍兴人才周分活动专项工作小组:绍兴人才周人社系列活动

市建设局“七优享”工程“住有宜居”工作组:持续推动“住有宜居”工程

市商务局投资合作处:强力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再深化再提升

市综合执法局城市综合管理处:清洁城市“410”行动

镜湖开发办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管理工作专班: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

市政务服务办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进全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市轨道交通集团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攻坚团队: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

2.“先进中层”名单

章晓阳(市信访局)

周杨敏(市司法局)

董 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叶兴方(市生态环境局)

周永亮(市农业农村局)

裘立周(市审计局)

祝 淮(市统计局)

陆 海(市检察院)

陈 斌(市文旅集团)

徐 锋(市产业集团)

诚邦高新纤维项目。

浙东运河生态联勤警务站。

财政公益服务点授牌。

“绍兴有戏”戏曲上街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