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考出分后,一条重要的原则

2024-07-04 11:26

来源:

今年中考出分那天,一位读者给我发了信息,说侄儿考了五百零点,问我是去读本市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普高好,还是去读职高好?

类似的问题,我每年都会收到,从结果看,这样的分数,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般会选择去读普高,因为他们觉得去读职高,浪费的分数太多了。

我是这样回答这位读者的:问问孩子的意见吧!他是最知道自己应该读普高还是职高的那个人,如果他想读普高,而家长坚持让他去读职高,那孩子今后可能会怪父母,反过来也是一样。

这种情况下最应该避免的是:孩子自己选择职高,但家长认为浪费分数太多,面子上过不去,硬逼着孩子去读普高。

更何况,就算差不多都是这个分数的孩子,每个个体也是不一样的,如何选择,也该因人而异。

听了我的回答后,这位读者果然又给我回了一个信息这样说:

侄子偏科严重,但理科还可以,如果英语再补补,高考选个理科,是不是还有考上好大学的机会?

你看看,这就是我说的个体不同。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表面上看起来,给孩子补补英语,孩子去读普通高校也大有希望,但关键是在于:

孩子到底有没有兴趣、有没有信心把英语读好。

如果有信心,就找一个好一点的英语家教老师,一对一辅导,把英语成绩搞上去,那么未来考个好一点的大学也不是痴人说梦。

如果没有信心,那么就算现在理科有点优势,也并不代表什么,最终高考的总分依然会被英语偏科拉下来,最后陷入与中考同样的窘境。

我之所以说那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也不一样,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条件来分析、来取舍,总结一句话就是:

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己想去做的,才是有可能做好的。

从我的经历来看,任何让我觉得难受的事,都是无法坚持下来的,而能坚持的事,基本与“坚持”本身无关,而是因为那些事情能给我带来愉悦,所以才坚持了下来。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当你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时,或者别人主动给你意见时,不管对方是家长、老师,还是领导、专家,你都应该有选择地吸收意见,而不是唯命是从。

这与自负无关,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

很多人一直在与别人做比较,比如总拿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比,比来比去,往往比来挫败感,因为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板与所有孩子的长项比,结果觉得自己孩子什么都不是,让人很郁闷。

破局的方法是:

在现有的条件下,找出适合自己的,才能找到最好的出路。

(内容来源:管见参考)

作者: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