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庄,在绍兴城西镜湖中,与剡曲相邻,是唐朝秘书监贺知章告老还乡回山阴后的一个住所。
《新唐书·贺知章传》记载贺知章告老还乡时,“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鉴湖)剡川一曲”。临行前,唐玄宗亲自赐诗,令皇太子和百官以隆礼饯送,并提拔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以侍养高堂,可见贺知章归故里时的风光殊荣。
西鉴湖画桥 高利华摄
贺知章是通过“超拔群类科”考试进入仕途的,官至太子宾客兼银青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世称“贺秘监”“贺宾客”。他在唐代享有盛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是盛唐时代的文化标杆之一。
贺知章在越州的宅第也非一处,乾隆《绍兴府志》记载:“镜湖中道士庄,亦知章所居。”嘉庆《山阴县志》载:“道士庄,在镜湖中,与三山连接,唐贺知章致政归,自号黄冠道士,故名。”可见,贺知章诗“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描写的就是陆游镜湖三山故居边上的剡曲和道士庄一带的景象。对此,唐宋诗人多有吟咏。
陆游故里 高利华摄
被贺知章赞为谪仙人的李白作《送贺宾客归越》一诗:“镜湖流水漾晴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以表达对贺知章的仰慕和知遇之情。李白追慕贺知章,还特地到山阴拜访,当得知贺知章已去世,情不能已,写下“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和“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等诗句,将对人的情意寄托于对故宅故庄的感慨中。
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三山故居与剡曲、道士庄相邻,因此《剑南诗稿》中有许多对贺知章道士庄和剡曲的描写。陆游说“家住山阴剡曲傍,一番风雨送新凉”(《新凉》),“剡曲西边筑草堂,小园聊复寄相羊”(《小圃》),“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读书》)。陆游把剡曲作为家的标志,体现了他对镜湖边故土山水的无限热爱。
鉴湖剡曲——带风光 高利华摄
在《思故山》一诗中,陆游如数家珍:“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湖山奇丽说不尽,且复为子陈吾庐。柳姑庙前鱼作市,道士庄畔菱为租。一弯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连菰蒲。”镜湖、三山、柳姑庙、道士庄、画桥等,都是陆游三山别业一带最熟悉的乡景,陆游研究专家邹志方还对道士庄的地理方位进行了详细地考辨:“三山别业在剡曲之西南,道士庄在剡曲之东南。”(《陆诗地名释疑》)他认为,道士庄与三山别业毗邻,贺知章和陆游则是两位钟情镜湖的酒仙。
贺知章对故乡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其《回乡偶书》名闻遐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歌咏镜湖风光的《采莲曲》生动活泼:“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绍兴的宛委山上也有他的《龙瑞宫记》摩崖石刻。
鉴湖太白访贺造像 高利华摄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鉴湖水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陆游三山故居的恢复已列入实施规划,贺知章故居道士庄虽然早就堙没不存,但诗名犹在,故址毗邻鉴湖三山的方位可据。贺知章和陆游作为“唐风宋韵”文化标杆的大诗人,其故居的恢复必将对鉴湖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指导:高利华
作者:薛舒意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