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这里火爆出圈!徐外婆找到生活的幸福

2024-10-28 07:26

来源:

徐彩珍的香豆干摊子经常有游客光顾。

“小姑娘,要不要尝一尝豆腐干?蘸上我们自己做的甜面酱可好吃了!”10月27日下午,在仓桥直街老钱家妇科斜对面的一个小巷口,记者遇到了正在吆喝着招揽路过游客的徐彩珍。一张铺了布的木头桌子,一个煮着豆腐干的炉子,便是徐彩珍的“经营阵地”。即使在工作日,仓桥直街上的游客也不少,时不时有游客来光顾徐彩珍的小摊,或买一串豆腐干,或买一碗木莲豆腐。

徐彩珍的家就在她背后的小巷之中,这里离她外孙女的学校较近,方便她接送外孙女上学放学。以前,日子平淡,和妹妹一起住在仓桥直街的徐彩珍闲来无事,只能看看手机,刷刷短视频。“我儿女觉得我一直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他们看仓桥直街上游客这么多,就劝我在家门口支个摊子,做点小生意。”徐彩珍笑着说。去年10月,趁着国庆假期仓桥直街客流量的高峰期,徐彩珍支起了一个小摊子,一开始卖煮玉米、菱角,发现玉米销量不是很好,又改卖香豆干,渐渐地又增加了木莲豆腐、酸梅汤等小吃。

“去年的仓桥直街,游客虽然有很多,但小摊很少,卖香豆干的更少了,我应该是第一家,所以当时生意很好。”徐彩珍笑着回忆起去年秋冬仓桥直街的情形,当时,徐彩珍的香豆干小摊生意特别火爆,游客们都几串几串地买香豆干,光靠徐彩珍和妹妹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徐彩珍便叫上女儿和外孙女来帮忙,四五个人一起将豆腐干穿成串,再下锅煮制。“那个时候一天能卖400至500元,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我感觉也蛮有成就感的。”徐彩珍说话间,眼神中透露出幸福的光芒,对她来说,开心的不仅是摆摊赚到钱,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互相帮忙的瞬间。

徐彩珍的小摊上,还放着两瓶酱料,一瓶是甜面酱,另一瓶是辣椒酱,供顾客选择。其中,甜面酱是徐彩珍与妹妹亲手制成的,据徐彩珍介绍,制作甜面酱可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在上半年阳光充足的时间段,将面粉经过蒸煮、发酵、晾晒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成曲就会出虫变质,两个多月的努力便白费了。“给你多刷点甜面酱,我们自己家做的,可好吃了!”对光顾小摊的顾客,徐彩珍都笑脸相迎,从不吝啬。小摊旁的竹筐里,还晒着徐彩珍自己家摘的干桂花,为了让游客在品尝酸梅汤、木莲豆腐时有更好的体验,徐彩珍总会在饮品上放一勺干桂花。

今年7月,徐彩珍因为锻炼不当,右手臂肌腱撕裂,动了手术之后,至今右手臂都绑着一条丝巾用以固定胳膊,所以在为食物打包时,行动总有些不方便。采访间隙,一位游客要了一杯酸梅汤,徐彩珍用左手撒完干桂花后,扣盖子遇到了一些麻烦,那位游客连忙上前自己给酸梅汤打包。“自从手臂受伤以来,出摊总有些不方便,有不少热心游客就会自己打包食物,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徐彩珍笑着说。

“过一两个月就要冬天了,去年冬天,我的摊子还卖了煨年糕,从我老家山里挑一些木炭,再用自己买的糯米去打年糕,这样‘煨’出来的年糕才好吃,有好多游客路过都会买一根煨年糕尝尝。今年我手受伤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卖煨年糕了。”徐彩珍颇有些无奈地说。从秋冬到春夏,再从春夏到秋冬,徐彩珍会根据每个季节游客不同的需求,调整摊位上售卖的食物。

除了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徐彩珍还拥有一定的“品牌意识”:虽然徐彩珍的小摊只有一张桌子一个炉子,但她特意找人定制了专属的一次性纸盒,上面印着“仓桥徐外婆香豆干”八个大字和一幅老奶奶煮豆腐干的小插画,看起来十分亲切,徐彩珍售卖的乌豇豆糕盒子上,也有“徐外婆”这一标签。徐彩珍对自己定制的纸盒、标签也喜欢不已,特地拿出来展示给记者看,“有了‘徐外婆’,能让游客们想起外婆家的味道。”

谈起仓桥直街的火爆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时,徐彩珍感慨地说:“五年前这里冷冷清清,路过的都是些本地人;去年开始,游客突然多了起来,给了我们摆小摊做生意的机会,还时不时有路人过来跟我聊天,找我合影,也帮我打发了时间,让我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情。现在我摆摊赚的钱还能够支撑我日常花销,这样儿女负担也小一些。”据了解,徐彩珍本是柯桥平水的一位务农人员,因为儿女工作关系从大山里走了出来,从前的徐彩珍,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凭借卖豆腐干日入千元。虽然昨日下着毛毛雨,但徐彩珍仍然坚持出摊,对于徐彩珍来说,小摊生意也许不是为了生计,而是变成了生活中早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俞姝萱 文/摄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