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旧时打砖

2024-10-26 12:29

来源:

上世纪末,农村自建砖瓦房,其中,打砖是重要环节。这是个脏活,更是累活,没有好力气,根本干不下来,因此,每家建房打砖,请来师傅之外,自家人还得当帮手,场面忙碌又喧闹。

秋收刚过,就是打砖的好时节。田野里空荡荡的,选定一块适合地,把地面上的表层泥土刨掉,开出一块直径四五米大小的地方,接着就是和泥了。挖松一层泥土,挑来池塘水,均匀浇在泥土上,泥土吃透了水,再不停地翻挖,尔后,边翻挖边堆积边踩踏,直到泥土不干不湿有黏性,踩熟了,才算和好了泥,也就可以打砖了。

打砖了,师傅将砖台、砖架等一一摆开,脚后是打下手早已割放好的一堆泥团子,他双手抱起一团,在台面上前后左右上下沾层煤灰,把泥团整成与砖架大小的长方块。紧接着,师傅持砖架在煤灰里蹚一遍,敲一下,放在台面中央,擎起长方泥块,“哟嗬”一声,将泥块精准摔进砖架里,用砖弓割断泥块,放置一旁,随即,砖板盖在砖架上,翻转180度,底面成正面后,慢慢提起砖架,这样,胚砖就完好搁置在砖板上了。照此,师傅重复这套动作,打出来的胚砖,一层层码高叠放一侧,有了七八块,打下手的立马端至远处的墩台上一字码开,让胚砖晾晒在太阳底下。

打砖看起来简单,要出好砖,其实不容易。和泥时,黄泥土最佳,边踩边和要用蛮力,踩得越多和的泥就越黏,打出来的砖就越结实,而擎起泥块摔进砖架时,则要用巧力,力度过大,泥会从框下凸出来,用力不均或不够,泥到不了四角,或在框的一侧,砖就不成型,需要挤按修补,另外,翻转时,也要巧劲,否则,胚砖就可能脱框折断。

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很关键。砖架沾灰后,拿起砖架在台板上敲,敲重了,灰少,砖架边沿容易黏泥,敲轻了,灰多,打出来的胚砖外表就会粗糙。码胚砖时,也很考验我们的动作技巧,靠前了,倒下的胚砖会挤扁,离太远了,就倒不到位,总之,倒胚砖讲究“快、稳、准”,要求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整面胚砖墙才会直,砖墙高了也不易倒塌。

小时候,不管谁家打砖,我都爱掺和,汗流浃背的,亦乐此不疲,感觉有使不完的劲,有时帮着踩泥,有时端胚砖,有时学着样子打几块砖,虽力气不大,打出来的胚砖不是很方正,但能得到师傅的认可,很是得意。最主要的,我可以借此开心地玩泥巴,感受湿湿的泥巴浸透脚心的那份凉爽。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机械化造砖早已代替了人工打砖,造出来的砖,轻质又环保,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想起儿时打砖,不仅让我收获了劳动体验,而且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