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孙悟空“戴”上脸谱……

2024-10-26 12:28

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如今,非遗已逐渐融入日常生活。而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成为众多非遗传承人尤其是青年传承人当下的首要任务。

京剧脸谱融入《黑神话:悟空》游戏

在上个月结束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一款以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悟空形象为创意创作的京剧脸谱火爆出圈,不仅引发了众多参会者对彩塑京剧脸谱这一北京传统非遗项目的关注,也将《黑神话:悟空》这款优秀的国产游戏再度呈现在众多国际友人面前。

记者看到,这款悟空脸谱以黑色为基底,金色与白色图案交织其间。额头中央的金色装饰在黑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脸颊两侧则用白色线条勾勒出悟空的英气与灵动,整个脸谱也因此显得更有层次与美感。头饰部分的黑色与金色交相辉映,点缀其间的白色与红色珠子,让整个脸谱顿生精致与华丽之感。

这款脸谱的创作者、80后的彩塑京剧脸谱传承人林泓魁介绍,黑悟空脸谱的创作纯属偶然。“今年7月,我们接到了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展示非遗的邀请。有一次北京市领导来现场检查,看到我们的京剧脸谱,就说‘现在《黑神话:悟空》这么火,有没有可以和它结合的内容?’我们觉得这个主意特别好,回来后就立刻着手设计。”

在林泓魁看来,黑悟空脸谱不仅是对经典角色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的一种尝试,“它不仅让游戏玩家体验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也激发了很多青年人对京剧的兴趣,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因此我觉得这次跨界尝试算是成功了。”

将非遗项目量身“植入”大型活动

为传承保护非遗项目,林泓魁联合皮影、糖画、灯彩、牙雕4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组建了文化艺术公司,并将其作为5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统一申报非遗项目、开展非遗传承推广、开发非遗相关产品。他们所做的一个重要探索,就是将非遗项目“植入”各种大型活动。目前,他们已经参加过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2023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性活动,还多次受邀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交流,平时更是频频在国内各大文化节、博览会、市集活动亮相。

林泓魁说,5位传承人会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非遗项目参与。

对于一些定向邀约的活动,比如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办方定向邀请了彩塑脸谱参加,于是其他几位传承人便一起帮林泓魁策划、设计参会的非遗作品。除了“神来之笔”的黑悟空脸谱,他们还为峰会量身定制了一幅题为“和合为一”的镜子作品,巧妙地将传统京剧脸谱与现代镜像艺术相结合,分别将孟良和焦赞的半张京剧脸谱贴合放置在镜子上,通过镜子的反射,与实体部分完美对称,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脸谱形象。

与现代科技碰撞 开辟非遗传播新途径

如今科学技术的更迭日新月异,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林泓魁已经对彩塑京剧脸谱的造型进行了多种创新尝试,希望用有趣的形象吸引更多人关注。他推出了按照京剧名家脸型塑造的脸谱,尝试过做卡通彩塑京剧脸谱人物,还在彩塑京剧脸谱里融入冬奥元素。不仅如此,学计算机出身的他还尝试结合电脑制作和3D打印技术,创新彩塑京剧脸谱的制作工艺,将脸谱模型所用材料由泥扩展到了纸浆和石膏,并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整个脸谱的绘制过程,让脸谱制作流程“活”了起来。

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林泓魁带去的一款非遗明信片,也成为展区的宠儿。这款融合了VR技术的明信片让孙悟空走出平面,变得活泼、立体。观众只需轻轻一扫明信片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一个头戴黄色僧帽、身穿虎皮裙的孙悟空正晃晃悠悠从纸上站立起来。他的个头逐渐由小变大,仿佛刚刚经历了七十二般变化,渐渐回过神来。只见他一会儿抬手眺望远方,一会儿耍起了金箍棒,俏皮而又可爱……

为制作这款VR产品,林泓魁特意请专业扮演孙悟空的京剧演员录制了多段演出视频,对着视频给孙悟空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建模。之后,他与几位非遗传承人一起优中选优,留下了其中最具特色的动作,才有了这个可爱帅气的孙悟空。

通过数字化技术,不少青年传承人还将传统的非遗作品进行高清扫描和数字化保存,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非遗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而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进一步拉近了非遗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年轻人参与非遗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