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懂家乡的老人,来为老街“代言”

2024-10-20 16:11

来源:

身着红马甲的“银龄导游”正在为游客义务讲解。

见习记者 张伊力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在安昌古镇的三里长街上,总能看见一群身着红马甲或是红旗袍的老年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热情地引导游客游览、讲解景点特色,还时不时来场走秀,气氛活跃。他们,就是来自柯桥区安昌街道老年学校的“古镇银龄导游团”,成立于2022年3月,目前共有50位学员参与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77岁。

发挥余热

最懂绍兴的人为家乡代言

“越地风情,师爷故里。各位游客朋友,前方就到了我们安昌的师爷馆……”不久前的国庆假期,古镇银龄导游团的众多老年学员再次走上三里长街,他们有的臂戴红袖章,挥动导游旗,绘声绘色地向游客们讲述古镇的前世今生;有的身穿红旗袍,手握油纸伞,献上走秀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态度亲和、讲解细致、活力四射,是大多数游客对古镇银龄导游团的印象。作为地道的老安昌人,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银发导游”不仅熟知古镇历史文化,更对当地民俗风情颇有见地。他们兵分两路,一组在师爷馆、‌宣卷馆等各景点驻点讲解;另一组作为流动导游,带领游客沿街体验风土人情,时不时将老绍兴制作腊肠、酱鸭的秘方娓娓道来,引得游客们食指大动。

“让银龄学员们做导游,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老有所为’模式。他们多才多艺,又十分敬业,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亦有所为。”古镇银龄导游团团长姚志先曾是安昌中心小学“青石板导游团”的创始人,退休后他成为安昌街道老年学校外聘教师,创立古镇银龄导游团,带领老年学员们继续发挥余热。

在姚志先看来,如今团队能成为古镇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最离不开的是老年学员们的无私付出,“这个国庆,安昌古镇游客爆满,我们72岁的副团长钱菊文带病坚持,在‘导游’岗位上几度有些站不住。我想正是这份热爱与坚持,让他们成为了家乡最好的代言人。”

三个创新

让银龄导游与众不同

为了实现从学员向导游的转变,姚志先对古镇银龄导游团进行了三个创新,即讲解新、服装新、形式新。

“来古镇的游客,其实没有时间停在原地听详细的介绍,怎么讲是要下功夫的,我们不做讲解词的‘搬运工’。”姚志先说,需要“银发导游”陪同讲解的基本是老年游客,大多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等地,他们便将原本生硬的讲解词缩短,并进一步方言化,让游客听得亲切,又明白易记;有些年纪大的老年学员记不住长长的讲解词,他们就提前录好几段快板顺口溜,在指定的地点播放,换种方式讲解,更有趣味。

在服装上,除了导游的红马甲和表演要穿的红旗袍,姚志先还从学校的越剧团里借来了扮演祥林嫂所穿的蓝夹袄、孔乙己所穿的长衫马褂以及乌毡帽等特色服饰。在古镇导游时,“银发导游”们便时不时打扮成鲁迅先生笔下一个个经典形象,令游客们耳目一新。

在形式上,则是在导游服务之余,姚志先还为老年学员们搭建起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有开展古镇时装秀的“模特吧”、带来合唱或越剧表演的“献艺台”,还请来爱好摄影的老年学员为他们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瞬间。

截至目前,古镇“银龄导游团”已组织上百场导游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义务接待各地游客近10万人次。除此之外,还下设“鲜耀文化公益演出团”与“兄弟姐妹志愿服务队”两个支队,常前往街道下属的敬老院、养老中心开展义剪、汇演等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