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漫游娥江,让心灵与脚步共舞

2024-10-20 16:01

来源:

上虞曹娥江旅游度假区里直街。

记者 袁越菲 范文忠 文 黄霄 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各地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

近年来,上虞区构建曹娥江、皂李湖、东山和孝德文化小镇、瓷源文化小镇、千年古镇丰惠等“一江一湖一山三镇”文旅布局,将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定位,加快“文旅城”建设,日渐显山露水。

近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采访团深入娥江两岸,探访上虞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文化为魂:展现“江南不夜城”

秋日的曹娥江畔,早已没了夏日的燥热,丝丝杨柳变得愈发柔和,秋风掠过,摇曳的枝条轻拂着河面。临近黄昏,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来到曹娥江边,打卡里直街,沿着萧绍运河漫步;登上游船“舜会百官”,饱览“一江两岸”迷人风光。

国庆长假前,74岁的赵张达将位于里直街14号楼的道台书院重新布展,增加门牌号、老照片等部分收藏品和艺术作品,办起“故乡月明”曹娥故地记忆展。

赵张达是曹娥“活字典”。道台书院由3间二层楼房组成,由陈宗海道台府改造而来,作为上虞的文物点,收藏1500多部四库全书而闻名。今年6月,里直街举办赛龙舟等活动,萧绍运河边、里直街游人如织,道台书院更是人满为患。来这里不仅是赴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木易花艺、滚筒印刷、蓝染工坊……漫步在里直街,琳琅的店铺不时映入眼帘。“由30多位主理人打造的里直街特色文化店铺,如珍珠般镶嵌在萧曹运河边上,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地。”经营里直街的浙江蓝城宏逸有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海方说。

曹娥江是上虞的母亲河,因东汉孝女投江而得名。文化与旅游融合,如何让心灵与脚步共舞?

上虞打造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孝德文化小镇,包括4A级景区中华孝德园、国家文保单位曹娥庙和老坝底、世界文化遗产浙东运河等。

从空中俯瞰,里直街道像“7”字中的一横,一竖则是曹娥里·十三弄。如果说里直街有先发优势,那曹娥里·十三弄大有后发制人之势。

上个月,上虞区举办曹娥里·十三弄招商大会,达成合作意向200个左右,其中签下了5个文旅项目,涵盖餐饮、住宿、零售、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等业态,包括来自上海的“开心麻花”。

今年7月,上虞还推出“漫游娥江”新项目,“舜会百官”“瓷源翠色”两艘现代化游船穿梭曹娥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我们依托运河水系,串联打通中华孝德园、曹娥里、上虞博物馆、里直街、老坝底等重要节点,实现文旅融合、水岸互动、创新蝶变,全景呈现具有深厚文化艺术气息和蓬勃文旅产业活力的孝德文化小镇。”上虞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金振杰说。

人才引擎:打响“瓷之源”品牌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对越窑青瓷的赞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向往。

上浦镇党委委员余佳辉说,越窑属于我国著名的青瓷窑系,有着“母亲瓷”的美誉。上虞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境内有古窑址400余处,其中上浦镇的小仙坛窑址、凤凰山窑址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禁山早期越窑遗址更是获评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200多年后的今天,上虞打造的瓷源文化小镇,正吸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瓷爱好者怀揣技术、资金和资源,投身小镇建设。

走进位于上浦镇大善小坞村的瓷源文化小镇的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研究所负责人顾少波刚送走一批参加研学游的小游客,另一批游客又到了。“节假日,研学游的团队几乎天天有。”顾少波笑着说。

如今,小镇已入驻了越青堂、古越轩、顾氏越窑、绍兴瓷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景德镇陶瓷高等研究院、溯源文化公司等人才产业项目。人才已成为小镇打响“瓷之源”品牌新引擎。

瓷源文化小镇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1亿元,重点开发建设凤凰山遗址公园、千亩大地景观、艺术引领区三大板块。艺术引领区已建成美术馆、大师工作室、大东山清风馆、陶大研究院等,去年开园以来,已跻身省级研学基地。

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拥有东汉、三国、西晋3处古龙窑,成功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内仿制的上虞窑,通过举办开窑活动,吸引国内外陶瓷界诸多大师、陶瓷爱好者纷至沓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了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在艺术引领区对面,以500亩荷塘为中心打造千亩大地景,助推小镇人气。

行浸其中:感受古村新魅力

9月29日上午,位于上浦镇东山村董家山古村落的老咖咖啡飘来阵阵咖啡香,一些游客驻足于此,一边品着咖啡,一边享受着恬静的田园时光。“我们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节假日忙不过来。”上东山文旅首席品牌官潘浩忙得不亦乐乎。

潘浩有着10余年文旅品牌营销管理经历,这次老咖咖啡开张,他与王泽成了主理人。董家山古村落依山而建,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村里共有7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大多是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建筑。秀才台门、十六间头等不少古建筑梁架用材硕大,楼阁轩敞,飞檐雕梁,窗格花纹,雕饰华丽,堪称农村古建筑的“博物馆”。

“得益于抢救性保护。”陪同采访的镇干部金汉卿说,从2017年开始,各级政府出资超过300万元,对董家山古村落进行修缮,古村焕发新活力。

如今,董家山古村落已成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名录,这是迄今为止,上虞唯一荣获“国字号”招牌的古村落。

为把董家山古村落打造成“原乡人心生欢喜、新乡人心之所向、归乡人心有所属”的江南古村生活典范与共富样板,今年初,古村落引来了激活运营项目——浙江上东山文旅有限公司。“我们计划通过3至5年努力,培育民宿、餐饮、博物馆、非遗工坊、乡创学院等业态。”上东山文旅负责人徐恒勇说。

截至目前,老咖咖啡、邻里杂货铺、东山文靖雅居、东山吟游主题民宿、艾伟书屋、古村小厨等一批文旅新业态横空出世。

“接下去,我们还将打造村落主题IP。”上浦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东山古村集”的logo形象设计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注册已完成,后续我们还将陆续进驻抖音、小红书、微博平台,实现全媒体矩阵式内容传播。

和着“青春之城”建设的节拍,当上虞古老的文化与旅游交织,曹娥江如诗如画,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