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网红村”村民 争当“网红”

2024-10-19 20:39

来源:

2024跨年夜,“网红村”坡塘再一次引发关注,该村一场自导自演的“村晚”收获了满满的点赞。67岁的阿姨打起腰鼓精神抖擞,泥水匠唱起莲花落有模有样,彩球排舞跳得热情洋溢……登台表演的村民一个个也变成“网红村民”。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说,“村晚”舞台,村民之所以能“召之即来,来了能演”,得益于近几年在乡村营造的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本次“村晚”的成功举办,不得不提一个灵魂人物——坡塘村妇女主任叶鸿。节目从筹备到落地,都由“叶导”一手操办。

“今年是第三届‘村晚’了,但自导自演可是头一回。”叶鸿说,2019年、2020年两届“村晚”请了运营团队,因此积累了一些经验,疫情过后的这一届,村里决定自己策划自己表演。

尝试充满了新奇,也因为时间紧、事项多而挑战重重。2023年12月初,叶鸿向全村发布了节目征集公告,鼓励有才艺或表演意向的村民报名。短短10天,叶鸿收到了不少热心村民的踊跃咨询与报名。

“我们一共筛选出40多个人,临时组建了演出队伍。表演者年龄从10岁到60多岁。”叶鸿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没有专业的表演基础,但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声音洪亮,有的形体匀称,有的节奏感强,有的幽默风趣等。“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与兴趣,敲定了14个节目。”

叶鸿还提到了演出队伍中的一支特殊队伍——老年腰鼓表演队。叶鸿介绍,腰鼓队是去年8月成立的,队员们都是热爱文艺的当地村民,大家经常去文化礼堂看节目排练,一有机会就跟老师沟通,久而久之产生了组建一支表演队的想法。本次村晚,腰鼓表演队通过团队讨论,确定了两个节目——腰鼓《欢乐的海洋》和排舞《彩球飞舞》。

节目确定后,就是加紧排练。由于排练时间有限,叶鸿与参加演出的村民只能掐着晚上那点空闲到文化礼堂练习。“一些排舞老师、主持人,都是通过我自己的人脉联系邀请的。我会一天盯一个节目,根据排舞老师的方法,自己给演员排队形。”讲起这些,叶鸿颇为自豪。

“整场活动包括搭台、音响、化妆、服装,算下来共1.5万元左右。”筹集活动经费,叶鸿也花了不少精力,在演出前两个星期,她对接了村内5家企业,他们欣然赞助,为村文艺活动贡献一份力。

叶鸿回忆,“村晚”当天,村莲园内的戏台前坐着400多位村民。除了本村村民,附近王家葑村村民也来观看,场面火爆,社交平台上满是这台“村晚”的小视频。

在叶鸿看来,这场接地气、年味满满的表演,荟萃了坡塘村“艺术兴村”的魅力,村民心中的文化之火燃得更旺了。

泥水匠唱起莲花落

“走进鉴湖坡塘村,风清气正气象新……”一曲《清新坡塘》的莲花落响起,台下掌声阵阵。张水泉的莲花落生涯又添上靓丽一笔。

张水泉是村里的一名泥水匠,自小对莲花落情有独钟。“小时候,村里经常有搭台唱莲花落的,我便站在台下从头看到尾,偷偷跟着学。”跌宕起伏、慢紧有致的唱腔,色彩鲜艳的妆造服装,是张水泉所向往的。

年轻时张水泉去了上海当泥水匠,直到40多岁才回村。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听莲花落都是张水泉最大的快乐源泉。“以前是听广播、看电视跟着唱,现在手机上都能听、能看。”

回村时张水泉正逢莲花落大师沈远波进村,让他对莲花落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当时村里专门整理了两间屋子,给沈老师练习、传授莲花落用。我一有空就去沈老师那里闲聊,或者观摩学习他的表演。”

张水泉系统学习莲花落,要追溯到两年前驻村文化员陈祥平的到来。“陈老师每周五晚上会来村里教大家唱莲花落。每次都有二三十名村民过来听讲。”在陈祥平的耐心指导下,张水泉莲花落的表演水平提升很快,表演热情也被激发。

这两年间,村里的大戏台成了张水泉与其他村民的舞台,他还曾被邀请到不同的地方表演。说起这次“村晚”,张水泉感慨万千:“我参与了《清新坡塘》莲花落的编曲与编词。希望未来,我能继续在舞台发光发热,为大家带来更多好听、好看的莲花落节目!”

10岁小歌手登台独唱

稚嫩的童声飘荡在坡塘村的夜空,演唱者是年仅10岁的小村民郑芷茹,一曲《红红的太阳》让她成为全村最年轻的“网红”。

郑芷茹的加入,是受其父郑继产的鼓励。“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征集节目的公告,然后就联系了村委,想让女儿去锻炼锻炼。”郑继产告诉记者,出身坡塘村的他,现在与妻女一起住在市区。

郑芷茹年纪虽小,舞台经验却超过了绝大多数表演者。“女儿最喜爱唱歌,从她6岁起,我们就给她报了声乐班,这四五年中,陪着她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场次的唱歌比赛与演出,还获得了一些奖项。”

郑芷茹现在就读于北海小学,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兼修了书法、写作等。但唱歌是她的心头好,无论是老师教的经典曲目,还是大街上的流行歌曲,她都爱学爱唱。

对村晚的选曲,郑继产父女表现得较为慎重。“我和女儿一起讨论,再和村里沟通,最终确定了这首《红红的太阳》。”郑继产说,可能年轻人听了会觉得无趣,但振奋人心的歌名与歌词,传达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迎新的主题不谋而合。

“女儿表演后对我说,演出时又紧张又新奇,是一段很独特的经历。”郑继产告诉记者,孩子在“村晚”这种场合登台献唱还是头一次。“身为村民,我们都有义务参与到村文艺活动中来。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女儿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越牛新闻综合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