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与此同时,部分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一些领域的发展出现短期波动,风险挑战依然不减。如何通过近期以来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全面、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围绕数据看点,新华社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作出分析解答。
GDP增长4.8%:如何看待经济运行态势?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相较于上半年的5%和一季度的5.3%,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原因何在?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分析,今年以来,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外部压力持续增大,内部又处在结构调整关键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持续释放。
短期因素也带来一定冲击。下半年以来,高温天气和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持续对经济活动造成影响,这也导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6%,低于一季度的5.3%和二季度的4.7%。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着眼当下,也要放眼长远,在短期波动中看长远大势。
无论是从累计增速,还是季度增速看,指标波动幅度并不大,都在5%左右的预期目标附近。从关乎发展质量的指标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10%,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表明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多数指标边际改善。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8月份提升1.1个百分点。
“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做好经济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近期,中国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多部门协同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打牢基础。
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高盛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先前预估的4.7%升至4.9%。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刊文称,中国强劲的经济前景将对提振消费者信心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前景产生积极影响。
“综合判断,四季度经济会延续9月份的企稳回升态势。我们对完成全年目标充满信心。”盛来运说。
CPI上涨0.3%:物价能否保持温和上升?
今年以来,国内物价总体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
从月度走势看,9月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盛来运分析,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8月份高温天气、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增加,影响蔬菜等食品供应,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3.4%,9月份环比涨幅回落2.6个百分点;暑期结束后,机票、旅行费用等服务类价格回落;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走低。
受访专家认为,造成当前中国物价低位运行的因素主要还是阶段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从季度走势看,物价保持温和上升,一季度CPI同比持平,二季度上涨0.3%,三季度上涨0.5%,逐季走高。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总体也在收窄。
“我国价格形势比较复杂,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国家地域广阔、产业层次较多、结构变化差异较大的特点。”盛来运以PPI举例分析,PPI下降不仅仅是因为需求不足,还受到世界原油价格、矿业产品价格下滑等输入性影响,以及由于房地产行业调整带来的钢铁、水泥、建材价格下行等。
展望未来物价走势,盛来运表示,经济持续回升,尤其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带动相关产品和产业价格上行,以及到了冬季,猪肉等食品需求增加,加上去年翘尾因素减弱、归零,四季度CPI将继续温和回升,PPI降幅将持续收窄。
失业率平均值下降0.2%:就业是否稳得住?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5.2%、二季度5.0%、三季度5.2%。如何看待这一季度走势?
“三季度比二季度高一点,主要是受7、8月份大学生毕业等季节性因素影响,总体看就业是稳定的。”盛来运说。
盛来运分析,三方面因素支撑就业总体稳定: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多了12934亿元,由此带来劳动力总需求增加;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升,使得结构转型过程中释放就业的能力在增加;劳动力供给在下降,2013年到去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净减少500万到600万人左右,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发挥作用。
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二十四条举措。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新一轮就业政策,多管齐下挖掘就业存量、拓展就业空间。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很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具体举措,正在着力解决当前就业工作中的突出短板、痛点和难点,深化体制机制性问题改革,为持续稳就业提供改革动力和政策支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
在就业大盘基本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
“一方面青年就业压力比较大,失业率还是偏高;另外一方面,制造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尤其是一些制造业的一线技工还是供不应求。”盛来运表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结构性问题,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和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
销售面积降幅4个月收窄:房地产市场如何变?
前三季度,房地产多项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销售额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比1至8月份略有收窄……
变化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盛来运分析,房地产的相关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而且正在推动房地产向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求后,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供需两端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
“这些政策对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十一”期间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多地看房量、到访量明显改善,也从侧面印证了房地产市场信心增强、预期好转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最近对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月度问卷调查显示,9月份表示经营乐观的新房从业人员占比较上月提升10个百分点。
“随着一揽子的房地产政策的推出和落实,我们对后期房地产市场持乐观态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形成合力,将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带动库存消化、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压力,促进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回稳。(据新华社)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黄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