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娄东昇: 再为兰亭赋“碑风”

2024-10-19 12:56

来源:

  人物名片

  娄东昇:

  1972年生,绍兴越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文联委员、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绍兴市书协主席团委员,省文联第二批“名家计划”成员。

  ■ 记者 王宏超

  日前,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名单出炉,浙江获奖及入选的8名书家中,来自越城区的娄东昇是“老面孔”,他的作品先后三次入选兰亭奖(五届二等奖,六届、八届入选)。人称:“学书重骨不重姿。”此番娄东昇三件作品入选兰亭奖,表现方式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浓浓“碑味”,风格朴拙野逸,笔力沉雄凝厚。

  三件力作

  重骨不重姿

  作品入选第八届兰亭奖,让娄东昇颇感意外。因为此次兰亭奖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届。从2000位作者里挑选50位入选该奖项,堪称高手云集、佳作如林、优中选优。

  就此次兰亭奖的投稿,娄东昇忙碌了好几个月,他反复分析评奖要求,聆听专家友人的意见,光是杭州、义乌就跑了七八趟。虽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面对众多高水平的竞争者,他自感并无多少入选的把握。

  入选的三件作品,是娄东昇这几年努力的“本色演出”,皆为魏碑楷书,大小字之间力求风格统一之中见变化,亦有别于时风的影响。他用四个字总结:同中见异。魏碑是汉代隶书向楷书转变时期的书体,有别于写在纸绢上的书法,通常看到的魏碑都以石刻为主,其艺术特色是意态奇逸、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第一件作品写了南宋词人叶梦得的《临江仙·雪后寄周十》,点画浑厚,字体方正,蕴含肃穆之气。落款的内容,娄东昇融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道:“大有白香山‘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意。”

  第二件作品写了晚清碑学大家何绍基《书论》里的一段论述:“有唐一代,书家林立,然意兼篆分涵抱万有,则前惟渤海后惟鲁国,非虞、褚诸公所能颉颃也……”这是娄东昇很喜欢的一段话。虽是小字,呈现刚劲朴茂之气,排列整齐的300余字更显庄严感,如同雄兵列阵。

  最后一件作品内容为何绍基所撰的楹联:“剑学千门,书观六代;岸止磻石,溪惟小舩”。碑风大字,观之,能感受到力压千钧的磅礴气势。“大字难写!”娄东昇感叹,这是他反复打磨的成果。由于碑学书法特性,创作巨幅作品时不容易收笔,易导致妄生棱角流于狂怪,或因用笔缓慢滞重而失于臃肿。此作则雄强且大气,恰到好处展现了碑学风采。

  廿载坚守

  驰骋笔墨疆场

  清代以降,碑学大潮中绍兴力量独树一帜,出现了赵之谦、陶濬宣、徐生翁、沈定庵等有影响的碑学大家。在这方碑学重地,以娄东昇为代表的中生代书家扛过大旗,承吾越碑学之余绪,开创一番新的景象。

  “赵之谦是碑学大家,被誉为‘清代书法复兴的旗手’,他的大坊口故居离我家不远。”娄东昇是越城人,小时候生活在解放路供销大厦附近,长大后学了机械专业,进入浙涤厂工作。常年触碰金属的一双手,却开始握起纤细而文气的竹竿,驰骋于笔墨的疆场,他师从孙小东等书法家,后来从事书法相关工作。

  “除了偶尔带带学生,其余大部分时间我都与笔墨打交道。”娄东昇的工作室位于新河弄,屋内面积不大,陈设简单,房屋略显陈旧。窗外车辆来往,窗内却凝聚着一股书卷气,静穆而典雅。

  这十几年来,他沉浸于北魏墓志、造像、摩崖,意图从中构建自己的小天地。从最开始着眼于魏碑经典作品的梳理、学习,到后来对北齐、隋、初唐的诸多碑品也有关注,娄东昇有了更多的沉淀与感悟,作品也随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在他看来,书法之路漫漫,贵在时间的积累,贵在“养”。

  何绍基书论一则(楷书)。娄东昇入选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件作品之一

  兰亭。 兰亭景区供图

  《画梅题记》数则 金农 (小楷)

  《白洋潮》 张岱 (小楷)

  《龙井小记》 张京元 (行楷)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