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大气环境质量,各部门、镇街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多维度、多手段、多形式开展了大气环境质量整治提升。但是,仍有企业、单位意识不到位,没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规定,甚至有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已被淘汰的高污染助剂,被执法部门一举查获。
复合机违规使用油胶 坚决关停
10月11日,记者跟随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督查组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柯岩街道的亨通工贸园区,刚进入园区,就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执法人员随即对园区及周边的涉污企业开展了地毯式排查。
“气味的源头就是这家企业!”当来到“明江纺织”的复合车间时,一股刺鼻的味道迎面扑来。只见不大的生产车间内,遍地是黑色的油污,工人正提着一桶淡黄色的油胶往复合机上倒。由于气味呛鼻,车间里的工人都戴上了口罩。
据专业人士介绍,复合机传统的油胶黏合剂,含有高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是臭氧污染、PM2.5的重要前置物,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区生态环境分局已于2023年上半年在全区208家复合布企业中全面完成“源头替代”,即使用绿色环保的热熔胶作为复合机黏合剂。
执法人员立即叫停了生产,现场固定证据,“热熔胶比油胶要贵一些,这家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偷偷使用油胶进行高污染作业,我们将对其进行立案,并进一步展开调查。”相关人员介绍说。
随后,执法人员又对周边小微园区中的多家企业进行了检查。其中,位于东方园区的“骆氏纺织”也是问题多多:生产车间的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效果不佳、喷淋装置也因堵塞而出水不畅、厂房顶楼平台的引风机也满是油污。“检查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汇总,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希望你们尽快整改,我们会进行‘回头看’!”执法人员下达了整改通知,并表示,将把问题形成清单告知企业负责人,并责其尽快整改。
无人机夜巡检查 情况良好
10月10日晚上,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督查组执法人员与技术专家开展夜间巡查,利用无人机对柯岩街道小微工业园区、烧烤集聚点位上空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
晚上8点多,执法人员来到柯岩街道绍兴第九纺织有限公司,经过组装,带有红外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缓缓升起,不一会就没入夜空中。记者从技术专家手里的操作屏中看到,不少建筑的影像显示为灰色,也有部分建筑影像显示为橙红色。“橙红色的建筑影像说明厂房内有热量产生,颜色越深热量越高,这样的话,哪家企业在生产、哪家企业已停工就一目了然,结合人工入企检查,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技术专家说。
在当晚的巡查中,督查组人员对无人机检测到的有人员活动的三家涉污企业进行了入企检查,发现这些企业均按照相关规定运行、未开展违规生产,且车间内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安装到位。
随后,督查组人员又来到柯岩夜市、鉴水人家等烧烤集聚点位,用无人机对该区块上空的PM2.5指数进行检测。随着无人机的行进,电脑屏幕上不断更新着PM2.5的实时浓度,基本稳定在55微克/立方米左右,情况比较良好。“近期,全区上下各部门、镇街均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重点工作,千方百计推动空气质量改善提升,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问题的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执法月将持续开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大气环境质量,专门成立环境质量提质进位工作专班,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每月定期听取汇报、研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中五个专项组由分管区领导牵头,靠前指挥、一线督导,清单化、项目化、常态化推进各自领域工作。自行动开展以来,区领导多次召开分析协调会议,并带队到重点区域现场督查,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以五个专项组、八大新机制为牵引,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深化全域行动、全员攻坚。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全方位充实专家团队,多形式开展帮扶指导,全面提升本领域管控治理能力;各镇街坚持主要领导亲抓、分管领导细抓、班子成员同抓,以“141”治理体系、“全科网格”为载体,全方位调动企业、村社干部积极性,贯通了大气防治措施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得益于此,我区在8月12日至9月30日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执法月行动成效扎实、战果明显。全区累积发现问题2万余个,全部完成整改,立案数6500余件,罚款金额600余万元,四个专项指标(发现问题数、问题整改数、立案数、处罚金额)均位居全市第一。
如今,秋冬季节已经来临,这也是每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节点。为继续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我区将继续深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执法月行动,继续动真碰硬全员压上,全力打赢空气质量提质进位攻坚战。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