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城104个制造业内生项目,开工率近八成

2024-10-15 08:53

来源:

很多人肯定想不到,像东浦这样一个古镇会将目光投向“数字电商+”。事实却是,东浦街道不仅这么干了,而且干得有声有色,其中,内生项目争当主力军。信息显示,东浦“数字电商+”产业片区已实现1个项目全面施工、7个项目成功申报,剩余10余个区块均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借着越城推进内生项目、盘活低效用地的双重东风,一大批本土企业主动关停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内生挖潜,用实际行动为越城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留商就是最好的招商,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内生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越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内生挖潜要多给“阳光”

今年是越城区、滨海新区、镜湖新区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后的起始之年,越城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姿态,重拓发展空间、重立主导产业、重塑职责体系,谋划实施了“三个高地”“一河五片”新图景。

“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要靠一个个项目去填。”越城区有关人士指出,今年,面对复杂形势、激烈竞争,内生项目成为全市、全区扩大有效投资的载体抓手,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此,今年5月,越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召开推进制造业内生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时隔不到5个月,又举行了“内生挖潜力”工作专题推进会。

作为海归“企二代”,位于东浦街道的绍兴一体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琰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利用旧厂房实现产业蝶变,“纺织厂效益低下,还存在污染风险,已不符合当前产业发展趋势。”

“鼓励企业‘二次开发’提容改造、鼓励链主企业建设‘工业上楼’项目等,都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契机。”王琰深知,全国低效用地试点年限不会太长,于是公司立即提出“二次开发”申请,并果断关停落后产能,“新厂已在全面建设中,两年后,这里将竖起一幢22层的现代化高楼作为数字经济孵化中心和一幢6层厂房作为未来产业中心,园区容积率将达到3.98。”

据越城区经信局统计,全区共梳理制造业内生项目104个,其中73个实施类项目总投资达547.9亿元,现已开工建设57个,开工率达78.1%。“这充分说明,企业有扩大生产和转型发展的动力与底气。”越城区有关人士说,政府部门要紧紧抓住“两新”等政策红利,加强政策宣传和申报指导,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内生项目建设,“如果给阳光就能灿烂,我们一定要多给阳光。”

让基层有更多“存在感”

越城谋篇布局“一河五片”产业片区,让镇街有了更多表现的机会。“这些片区范围基本框定在镇街,具体招引哪些项目,镇街其实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越城区有关人士说,城南街道、东浦街道、稽山街道等都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位置,站在了更高的地方,有了更多的“存在感”。

“今年4月至今,我一直在忙内生项目事宜,不是在谋项目,就是在落项目、推项目,有种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感觉。”稽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臻涛坦言。截至目前,该街道已有1个内生项目完成建设,1个正在开工建设,2个已提交审批表,3个处于谋划阶段。

“内生挖潜力”,重在一个“生”字、贵在一个“挖”字,如何引导企业参与“二次开发”、内生项目建设,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以来,梳理技改申报意向、收集反馈意见,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就开了7次。现在,辖区‘二次开发’已全面启动。”东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敏华说,按照“盘活存量、挖掘增量、优化服务”要求,街道细化完善企业内生项目联系网格,建立“一个项目、一名班子领导、一套工作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例会、调度会或现场会,“持续做好追踪服务,全力破解难点堵点,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要继续从机制上给予激励,推动各镇街部门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真正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越城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各镇街部门也要牢固树立“留商是最好的招商”理念,围绕“现实需要和最紧迫的事情”,做强要素供给、做优审批效率、做实服务保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陈乙炳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