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曰:“百年曰期颐。”重阳节前夕,退休职工王桐安迎来了他的100周岁生日,正式步入期颐之年。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分行的第一位百岁寿星。作为王桐安的同事、他的晚辈,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王桐安是基层央行的老前辈,1952年5月进入人民银行后,他一直在收兑金银和出纳岗位上工作,中间除去4年在农业银行从事出纳辅导员工作以外,时至1988年3月退休,他都在同一个专业、同样的岗位上工作。有这么一组数字:王桐安65岁从单位退休,退休前后在基层央行连续工作时间达48年。退休后他又工作了21年,87岁高龄才回家。这样的工作经历,如此漫长的工作时间,我想基层央行很难有人能够打破这一纪录。
王桐安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当年颗头金验金往事。那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那应当是王桐安最忙碌的一段岁月。每每有黄金送到他那儿,他都是有条不紊地从柜子里取出一块黑色的试金石、一架专用的小秤,只见他把黄金放在试金石上轻轻地磨几下,然后拿起试金石仔细观察,不一会他就根据自己多年收兑黄金的经验,对这块黄金的成色作出判断,并在小秤上称重后,告知这块黄金的成色和重量。
在漫长的业务工作过程中,王桐安经历了很多,包括技能的精准、能力的提升、金钱的诱惑、意志的考验、品德的锤炼等等。作为闻名系统内外的“王师傅”,他也带出了众多的徒弟,这些徒弟遍布全省各地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0余年时间里,王桐安每年都有1到3个月的时间被借调到省分行协助工作,为全省范围内收兑金银和出纳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辅导培训,其收兑金银和出纳工作的业务精湛,其工作能力与水平,博得了全省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他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王桐安在职工作期间,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获得了包括县级、市级和省级在内的各种荣誉。1963年,王桐安出席了全省财贸工交系统先进表彰大会,荣获个人生涯中的最高荣誉——省级先进工作者。
在王桐安的职业生涯里,他也遇到过很多被误解、被压抑、被责难的事。对此,王桐安心态平和,总能够坦然去面对。他以善良和微笑、以豁达和宽容,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着。
这些年来,通过行里的人事部门和王桐安的家人,我一直在关注着老前辈的状态。前几年,由于受到病毒侵袭,导致他的基础病加重,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医生会诊后经家人同意,近百岁的老人果断上了手术台,6个小时的手术圆满成功,老寿星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王桐安很快得以康复。王桐安小女儿王卫珠告诉我,父亲的年龄在那儿,体质状况总是有些下降的,但好在有家人的陪伴照护,加之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老寿星依然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从她发给我的两段视频里,我看到王桐安牵着小他两岁的老伴的手,一会儿拄着拐杖,一会儿推着一辆小车,在小区里惬意地散步。只要天气允许,他们每天都要在外面走上一个多小时,若不然就在家里走走。和煦阳光洒在手拉着手的两位百岁老人身上,他们相濡以沫,相依相偎,构成一幅非常和睦温馨的画面。王卫珠还开心地告知:“父亲现在有两个优点,一是胃口特别好,二是脑子煞灵清,记忆力特别好。”
就在最近我们行里组织老干部外出活动时,我策划了与王桐安的一次视频连线见面会,老寿星的“脑子煞灵清”得到了证实。那天,参加活动的二十余位老干部欣喜地和多年未见的老同事见了面,大家相互打着招呼,一个个“王师傅”“王师傅”地热情叫着,王桐安也是笑眯眯地一个个辨认着,依然叫得出老同事的姓名。我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番祝福语,代表与会同事大声朗读,一起恭祝老寿星的百岁寿诞快乐,新老同事一起开心地度过了难得的时光。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岁老人不仅是其儿女和家庭的骄傲,也是所在社区和单位的自豪,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象征和标志。人生百岁不是梦,作为百岁寿星,我以为王桐安的健康长寿有着标杆作用和示范效应,我们都能够沾一沾百岁寿星的福气、喜气,我们都应当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有方向,活到老学到老、活出精彩、精致到老,力争活到100岁、超过100岁!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钱国良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