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虞区梁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身边好人 虞音绕梁

2024-10-14 09:13

来源:

在上虞区梁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月的活动清单上,“张杰精神”宣讲赫然在目。在张杰精神的引领下,梁湖街道涌现了一批身边好人,梁湖街道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打造身边好人墙,对身边好人进行集中展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辖区百姓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会风气,以好人文化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以“青春之声”宣讲好人文化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浙江省爱乡楷模、知名港胞张杰,是梁湖街道人,曾是一位香港的普通小商贩。自20世纪70年代起,张杰持续为家乡上虞捐资助学,40多年累计捐资超过1500万元,建立了18所学校的22幢教学大楼,提供了超过2万平方米的教学空间和大量教学设备,惠及1.5万多名学生。即便在80岁高龄时,他还将子女给他的祝寿金捐给了家乡的孤寡老人。张杰生活简朴,他的精神被誉为“张杰精神”。

今年2月,张杰先生因病在香港离世。张杰先生去世后,家乡人民悲痛万分,为深情缅怀他捐资助学的事迹,进一步传承弘扬“张杰精神”,使之在虞舜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梁湖街道成立了一支由“95”后年轻干部和青年教师组成的“虞音绕梁”宣讲团,积极开展弘扬“张杰精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我也是在‘张杰楼’里上过学的孩子!”“看,张杰先生经营的小店里售卖着大闸蟹、粽子、茶叶蛋,还有我小时候最喜欢喝的AD钙奶。”“张杰先生曾说:‘人家以为我是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吃的是豆瓣。’”……至今,“虞音绕梁”宣讲团共开展250余场宣讲活动,受众超12000人。

“虞音绕梁”宣讲团成员、梁湖街道团工委书记李哲铖表示,宣讲团以“青春之声”讲好“张杰故事”,以“青春之力”弘扬“张杰精神”。通过宣讲,让“张杰精神”和好人文化在社会上扎根生长,在每一个人心中燃起文明的火焰,让大家传承美德,奉献爱心。

用凡人善举传递正能量

这些年来,梁湖街道涌现了众多的“绍兴好人”、“上虞好人”。

2005年,华惠娣的丈夫因意外导致腰椎肢体高位残疾。十余年来,她独自揽下所有的生活重担,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并在自己家里开了一家理发店来贴补家用。尽管生活艰难,华惠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谱写了一曲平凡的动人赞歌。她曾获梁湖街道“最美媳妇”荣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梁湖街道“最美家庭”。

傅秋光自2003年接手城区化粪池和下水道人工清渣和排粪管疏通工作以来,每天奋战在管道疏通、清理化粪池的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他是百姓心中的“活雷锋”,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不仅技术过硬,干活利索,还态度和善,广受居民好评。

顾永祥在事业成功后,积极回馈家乡,关心家乡的百姓生活和建设。自2015年起,他为村里72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包,帮助特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过好春节,个人出资300余万元建设村文化礼堂,并出资1000余万元捐建村文商综合体,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的普惠收益。此外,从2015年起,他每年资助10位云南红和州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事业工作者,宋赤如即便是在退休养老之后,依然关心家乡、襄助家乡建设。他主动出资8万元,主持修建了村老年活动中心,动员自己的子女,为潘家陡村老年活动中心设立了电视室、图书室、棋牌室,并购置了大量图书,让全村几百位老人有了个聊天、活动的好地方。还向潘家陡村老年协会捐赠了10万元,同时在潘家陡村设立了10万元的奖学金,对每年取得一定学习成绩的学子,给予不同程度的奖金,以勉励学子积极奋进。

其实,在梁湖街道,这样的“好人”还有不少。“与以往枯燥的说教相比,这些来自群众身边的‘小人物’,焕发出了更加强大的亲切感和号召力。”李哲铖说,梁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把发扬“好人”精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好人和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好人和模范典型推动城市文明,用凡人善举传递正能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新的力量。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 波 编辑:姜京和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