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 网络图片
钱科峰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有点像开盲盒,韩国作家韩江爆冷获奖,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个诺奖作家。
在亚洲文学圈,韩国一直像个陪跑小弟,不显山不露水,与名噪一时的韩剧相比,简直要甩出几条街,直到2016年韩江的小说《素食者》获得国际布克奖,韩国作家的地位才算有所提升,毕竟布克奖一直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奖项之一。韩江的获奖可谓石破天惊,那时她才46岁,年轻而才华惊人。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唯一的布克奖得主。
直到如今,《素食者》依然是韩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尽管她的佳作不少,在国内外拿奖拿到手软,像《植物妻子》《少年来了》《不做告别》等都是口碑之作,但《素食者》无疑是“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并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的集中反映。
《素食者》由“素食主义者”“蒙古斑”“树火”三部分组成,以不同视角刻画女主人公英惠的痛苦抗争历程,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散文风格,叙事内容却是纠缠着窒息的颤抖撕裂,这是一部柔情和恐怖融为一体的小说,也是一名韩国女性以命对抗旧传统的传记,叛逆与抵抗,勇敢与脆弱,冷血与多情,暴力与自谑,一个家庭的矛盾背后是社会的病相,是人性的多变,是生命的危机,也许正是因为简单的故事情节总令人对应到自我的精神困局,小说才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走不出的精神困局,躲不过的人生困扰,尽管抗争之力微乎其微,但软弱的英惠一直都没有放弃抵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这似乎又映照出女性的倔强与独立,映照出疯狂而无声的呐喊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意义。有读者认为“《素食者》是极致的暴力与美,也是极致的压抑与解放”,而韩国文学评论家则认为韩江的小说“行文如诗,探究的是人类最根本的悲剧与伤痕;她潜心研究的是绝望至极中才可以感受到的那束微弱救赎之光”。无论如何,韩江的个体写作深刻体察到了人生的绝望与反击、悲伤与救赎,细微的叙事,宏大的主题,反衬了人类对社会、制度、文化等的终极反思。
对于《素食者》,韩江在面对中国媒体采访时坦言,这是自己所写的长篇小说中最具悲剧性的。她说,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如果把它想成一个寓言,不去寻找答案和结论,而是提出一个问题,会更容易理解这个故事。也许,有的故事本来就没有答案,也许,有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准确地讲,韩江是个“文二代”,她来自韩国的“作家之家”,父亲是著名作家,兄弟两人也是作家,丈夫是大学教授兼文学评论家,一双儿女也在从事写作。只是,论成就与声望,韩江已然是作家中的作家,或许是命中注定,或许是基因遗传,她的童年除了活在书堆里就没有任何玩具了。但是,我想说的是,遗传注重天赋,勤学开阔视野,读写提高技能,而批判的深度与创作的方向则是一个人经历社会吊打并用心观察人世的结果,不经岁月积淀,很难达到高度。
从诺奖获得者的年龄段来看,韩江确实很年轻,但这并不影响她的认知与思考,也不影响她的积累与薄发,相信她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我们期待着。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