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海畈:原是李邕旧居所

2024-10-10 09:31

来源:

绍兴无海,以“北海”命名的地点却随处可见,如北海池、北海桥、北海街道等。最有意思的,要数曾位于绍兴城西北的“北海畈”,“大片的水”和“大片的田”看似矛盾地组合在一起。诸如此类,只因为“北海”所指为人而非地貌或风景。



北海桥。高利华 摄

“北海”即唐人李邕。众所周知,李邕书法造诣甚高,从“二王”入手,但能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宣和书谱》云:“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明代书法家与书论家董其昌评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宋代苏轼、米芾都曾吸取李邕书法的特点,元人赵孟頫更极力追求李邕的笔意与“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北海花园。高利华/摄

邕博学多才,少年成名,因曾任北海(今属山东)太守,世称“李北海”。也因天生傲气、直言不讳,李邕屡遭贬谪,仕途可谓坎坷。李邕两次为官浙江,一在括州(今丽水),二在越州(今绍兴)。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春,李邕被任命为括州刺史,行经越州,游秦望山法华寺时,应户曹袁楚客之请,撰并书《法华寺碑》(又名《秦望山法华寺碑》)。可惜的是,原碑与法华寺皆毁于火,世传仅一剪裱孤本。此碑与著名的《麓山寺碑》同年而书,通篇自然流畅,用笔丰腴温秀,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盛称其“纯任天机,浑脱充沛”。李邕善碑颂,据传曾撰碑八百余块。而且李邕常将撰写碑文所得润笔用于拯救孤苦,提携后进,因而深受百姓爱戴,贤名远播。杜甫即有诗赞其:“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北海小学。高利华/摄

当李唐王朝政局为李林甫把持,朝廷万马齐喑之际,李邕不畏强权,屡出诤谏之言,最终遭受迫害而亡。对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绝,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李白为此也愤怒至极,感叹之余,他大呼:“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李邕死后,绍兴百姓感其德行,将其生前寓所不远处所挖的池塘命名为“北海池”,附近的桥、路和街道均以此命名,以示纪念。南宋《嘉泰会稽志》就有记载:“北海桥,在城西北,俗传唐李邕寓居之地。”而他居住过的偏门外连成一片的区域也因之被称为“北海畈”。

1988年,“北海畈”这一地名废除,绍兴人却已然习惯生活中润物无声的“北海”元素。200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宣布采用李邕的书法字体作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课本的书体。可以说,李邕的肉体生命虽已在千年前消散,其书艺精深、风骨铮铮的精神生命却以“李北海”之名在浙东大地上永存。

指导:梁苍泱

作者:韵迦闳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