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湘湖:景物天开似画图

2024-10-06 12:27

来源:

长塘十里柳生芽,来往儿童唱采茶。

岩铀初经寒食雨,平湖开满水仙花。

这是清朝名儒蔡惟慧所作《春日湘湖即事》诗,读来明媚动人,眼前仿佛浮现出春意盎然的湘湖美景。

湘湖位于萧山区城西,位于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处的东侧,与西湖隔钱塘江南北相望、遥相呼应,是萧山的“母亲湖”,钱塘江的另一只“眼睛”。

湘湖。胡卓君 摄

湘湖历史厚重,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的“跨湖桥文化”是浙江乃至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湘湖的前身和西湖一样是杭州浅海湾自然形成的一个潟湖,原来叫作“西城湖”,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此有记载。湖自然形成后,上承山洪,下纳海潮,旱涝交替水患不断。

北宋政和二年(1112),时任萧山县令杨时率百姓“以山为界、筑土为塘”,湘湖始成。嘉泰《会稽志》说湘湖“周八十里,溉田数千顷”“湖生莼丝最美,水利所及者九乡”,湘湖还盛产鲫鱼,珍美为越中之冠。

关于湘湖名称的由来,据明代钱宰的《湘阴草堂记》记载:“萧山湘湖,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因以名之。”

湘湖山抱水,水环山,山水交融,景色迷人,曾有“城山怀古、览亭远眺、跨湖夜月、杨岐钟声、先照晨曦、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古八景,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湘湖地区不仅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浙东诗路的重要节点。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史名人也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湘湖八景”中的“城山怀古”“览亭远眺”“先照晨曦”三处风景更是集中了湘湖的文化精粹。

湘湖之越王城。  高利华 摄

一为“城山怀古”。唐朝诗人宋之问《登越王台》中的“江上越王台,登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说的便是此地。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率领五千甲士,在此山顶城堡与强大的吴军周旋,留下许多后人凭吊的胜迹和文物遗存,越王城遗址成为目前保存最好的春秋末期城堡之一。山上的五百级登山古道及遗址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为“览亭远眺”。一览亭位于石岩山巅,取“湖光山色一览无余”之意,是全景观赏湘湖和钱塘江的最佳位置,一览亭由绍兴郡守洪珠在明嘉靖十年(1531)始建并题额。后文人多汇聚此亭,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孙学古便在此处作了《一览亭》诗,感叹:“亭中自觉尘寰小,海外疑连弱水通。”

三为“先照晨曦”。一览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刹,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每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黄墙飞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来。魏骥吟咏晨曦中的先照寺:“兰若岩山巅,凌虚依寥泬。阳乌忽东升,流光每先得。”冬天飞雪中的先照寺也别有一番风味,人们在此踏雪赏梅、品茗吟诗,成为一景。

湘湖之越王城。 高利华 摄

湘湖灌溉滋养着萧山人民,不仅有山水交融之胜,更有文化底蕴之深。“望湖亭上望湘湖,景物天开似画图。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明朝蔡友的《望湖亭》描写了五百年前的湘湖风光。

时代在发展,湘湖成为集人文、历史、自然、休闲于一体的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眼前的湘湖是4A级旅游景区,更加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湘湖正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战略和更宽的视野,努力打造比肩西湖的又一张城市生态新名片。

指导:高利华

作者:夏添羽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