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入选全省首批!嵊州越剧遗存游,走起~

2024-10-11 11:26

来源:

近日

2024年度浙江首批11条

“跟着四普去旅游”

精品线路发布

绍兴嵊州越剧遗存游线路

成功入选

国庆长假

嵊州市政协委员

王炎君

带你走进

百年越剧发源地

导览委员

王炎君,嵊州市政协委员,市越剧团国家级演员,曾获浙江省戏剧节、绍兴市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荣誉。

越山剡水,柔曲回肠。百年越剧,从绍兴嵊州的山水田园出发,倾其芳华,一路摇曳,成长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在嵊州,似乎任何人文风情,都流淌着越剧或者越剧相关的东西。

1马塘新家庙

马塘新家庙位于甘霖镇马塘村,这里是越剧唱腔前身小歌班、沿门卖唱和落地唱书发源地,也是越剧宗师金荣水的家乡。

马塘新家庙始建于清晚期,现存建筑保持了民国重修时风格,坐北朝南,南临池塘、西为空地,由门厅、戏台及连廊、正厅、左右厢房组成,旧时逢年过节有小歌班上台演戏。2018年公布为嵊州市文物保护点。

2东王香火堂前

沿着嵊州城往西约10公里,便来到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村口处,一株百余岁的老樟树茂盛如盖,树旁立有一块青石碑——“越剧诞生地东王村”。越剧诞生地旧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东王香火堂前和施氏宗祠。

香火堂前位于东王村,正屋置早期越剧史展陈,东厢房与正屋之间塑有越剧创始代表人物李世泉、高炳火像。

1906年,东王村唱书艺人李世泉、李茂正在乡亲们热情鼓励下,邀请了高炳火、钱景松、袁福生等十余名艺人,首次在东王村香火堂前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搭台演戏,演出剧目有大戏《双金花》和加场戏《十件头》。这次简陋演出,因为具备了戏曲元素而作为中国越剧第一台正式演出被载入史册。有固定班底、编剧和伴奏的落地唱书正式进入“小歌班”时代,越剧作为一个剧种由此诞生。

3施家岙施氏宗祠八卦台门

施家岙村距离东王村约十几分钟车程。八卦台门及施氏宗祠均系清嘉庆年间建筑。八卦台门系三合院式民居,因门枋上绘八卦图得名。

民国时曾在上海经商的施家岙人王金水,借八卦台门创办了越剧史上第一个女子科班。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二十四位小姐妹在此食宿学戏。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后,在台门前空地上搭台彩排。1924年于上海升平歌舞台正式演出,挂牌为“髦儿小歌班”,自此拉开了女子越剧时代的帷幕。因此,八卦台门和施氏宗祠成为女子越剧诞生地,于2011年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4袁雪芬故居

袁雪芬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派”创立者,越剧改革的领军人物。其故居位于甘霖镇小黄山村上杜山自然村,保持着民国初期嵊地民居建筑风格,系袁雪芬在上海演出后,于1940年左右用自己所赚的包银为父母买下的房子。

2023年,袁雪芬故居综合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如今,这里是集史料陈列、文物典藏、旧居活化、经典旅游等为一体的名人故居纪念馆,已被列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崇仁玉山公祠古戏台

玉山公祠位于嵊州市崇仁镇,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民国二十五年重修,祀裘氏十九世祖玉山公。

玉山公祠整组建筑雕刻精美,保存完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祠内的戏台是一处重要的越剧演出纪念场所,越剧十姐妹中的袁雪芬、傅全香和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曾在该台演戏。

该戏台梁架为三架抬梁式,单檐歇山顶,戏台装修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各构件所雕人物神情兼备,姿态各一,生动可爱,所刻博古动物,形象逼真。整个屋面灵巧飘逸,线条流畅,气势不凡,与城隍庙古戏台一样,同为剡地古戏台之典范。

6城隍庙古戏台

城隍庙戏台是早期越剧的重要演出场所,袁雪芬、傅全香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在此台演出。城隍庙及溪山第一楼整组古建筑以砖、石、木三雕艺术精美著称,1989年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7越剧之家

越剧之家在剡湖街道鹿胎山麓。

1955年,马潮水、金荣水、张云标等63位越剧演员倡议成立越剧之家筹建委员会,并推选袁雪芬为主任,此举得到全国越剧同仁的响应,经全国200多个越剧团义演,集资8万余元。

1962年,越剧之家正式设立,肩负搜集整理越剧史料和联络接待全国越剧爱好者的职责,后又作为越剧艺术培训基地,向全国各地的专业越剧团输送越剧演员和演奏员。1996年,越剧之家在多年办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2010年公布为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

邀您共览

(来源:浙江政协同心苑)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