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体系是一种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能源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其中,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新能源高效可靠消纳的关键载体。
近年来,新昌县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共同富裕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样板。如今,随着新型储能项目、光伏“双倍增”计划和小水电改造等项目的建设落地,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山水资源成为新昌绿色低碳发展的底气。
近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采访团深入新昌县恒新储能电站、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藏潭桥水电站等地采访,感受当地能源供应向“新”逐“绿”的创新实践。
巨型“充电宝”扩容
9月20日上午10点,恒新储能电站完成当天的第一次放电,2个小时共计向电网输出20万千瓦时电。
在电站中控室,值班人员守在电脑前,全神贯注监控电站的运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午11点将到达光伏发电高峰,储能电站将会充电2个小时。一充一放之间,也完成了电网“削峰填谷”目标。
恒新储能电站位于新昌县羽林街道岳岭村,由新昌县高投集团投资建设。今年6月,电站二期项目赶在“迎峰度夏”期间投运,整体规模达10万千瓦,一跃成为绍兴最大规模的储能站。“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可实现年放电量1.2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准煤约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万吨。”新昌县高投集团(工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晓君表示,储能电站的建设投用不仅有力推动集团公司实体化经营,也推动了新昌当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恒新储能电站作为电网侧的巨型充电宝,有效缓解了常规能源建设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困难。在午间光伏大发以及用电低谷时充电,晚间用电高峰时放电,很好地发挥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消纳,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新昌县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陆献传告诉记者,今年夏天,恒新储能电站每天两充两放甚至三充三放,在新昌“迎峰度夏”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正是有了储能电站的接入,我市的电网变得更加灵活可靠。据绍兴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经理章鑫介绍,截至9月,绍兴地区电网侧储能规模已经达到了53.1万千瓦,装机容量全省第二,这些储能站全部充满可储存电量106.2万千瓦时,相当于满足6.6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量。“这使得我市的电力保供能力得到了稳步的提升。”章鑫说。
新昌恒新储能电站。(记者 张亮宗 摄)
用电“含绿量”攀升
9月20日下午,台风“普拉桑”远去后,乌云散开,天气开始放晴。新昌县镜岭镇冷水村的一座荒山上,草木葳蕤,一块块太阳能光伏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正源源不断向电网输出绿电。
“今年1—8月,冷水村光伏项目一共发电379万余千瓦时,产生营收163.7万余元。”新昌县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梁智义告诉记者,该项目由新昌县高投集团投资建设,是新昌县单体最大的集中式光伏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28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76吨。
近年来,新昌县大力实施光伏“双倍增”计划,通过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光伏+农业”、“光伏+渔业”等路径,持续输出“绿电”。截至目前,新昌县光伏装机总量已达34.67万千瓦,占新昌本地电源装机比例超67%。
除了“种”下绿电,新昌县还通过整合改造零散的小水电,进一步增加绿电供给。
藏潭桥水电站是新昌县门溪水库的二级电站,位于新昌县回山镇的群山之间。去年8月,电站2号机组经绿色变速改造后并网成功,发电功率提升了20%。“我们采用全功率变流器发电技术,对藏潭桥水电站的2号机组进行了变速恒频改造,而且在屋顶建设了分布式光伏,让小水电跟光伏形成水光耦合的变速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少小水电对水位的依赖,在低水位下也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发电,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对整个流域可以实现细水长流,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有利。”绍兴市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小水电改造项目负责人刘维康告诉记者。
类似的改造提升正让新昌的老旧电站重新焕发活力。作为小水电之乡,新昌县现存101座水电站。几年前,新昌县水利部门发起了一场针对老旧电站的提升改造,唤醒沉睡资源。目前,新昌已投入1.43亿元对21座农村集体小水电站进行整合和现代化提升改造。眼下,工程已全部完工,设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511万千瓦时,装机容量增加30%,发电收入增加近50%。
“向新力”赋企发展
在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电网监控中枢办公室,大屏幕上实时反映着新昌电网运行情况。从用电数据看,新型电力系统正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蒋正威表示,过去几年来,新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围绕着“源网荷储”四个方向同时发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我们经济社会清洁低碳发展。”蒋正威告诉记者。
目前,新昌县供电部门正与企业合作,不断尝试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网,为用户微网提供安全运行、经济用电建议和碳能耗分析等能效优化服务,支撑用户数字化能效管理水平提升,推动消费侧能效“吃干榨尽”。
在三花梅渚工业园,搭载了分布式光伏、储能、天然气等各类能源系统,以及用能监控系统,通过调节用户侧的天然气、储能出力合理平稳企业用能情况,将受到天气、光照原有波动能源出力改变成“光、气、储”一体的稳定能源结构,实现园区“微网”能调可控解决用户用能需求与有源配网调控运行的冲突。
除了梅渚工业园,三花大明市厂区也建起了储能项目。这个夏天,浙江三花商用制冷有限公司侧储能电站平稳运行,在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合理用能方案的帮助下,不仅使企业生产用电得到充足保障,解决了高温峰谷用电给企业带来的负荷,且通过储能装置的合理化应用还实现了电能合理调配,优化了企业的生产和用能收益。
“我们的储能电站在谷电的时候充电,在尖峰时段放电,每天两充两放。”浙江三花商用制冷有限公司动力装备部部长钱立兵表示,利用峰谷电价差,每千瓦时电能节约0.89元,一年下来可以节约200万元,此外,如果电网发出需求响应,还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参与需求响应交易,获得额外的补偿费。
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还开发应用“新昌县能源大数据监测平台”,为政府提供电网运行和用能服务数据分析。在指导企业用能转型的同时,倡导企业践行绿色电力发展,促成新昌县3.5万张绿证交易,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存瑞 俞帅锋 俞颖颖 编辑:孟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