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⑤善治共富好“枫”景

2024-10-10 08:43

来源:


稻香四溢,榧树青翠,柿子火红,十月的枫溪江畔,丰收正当时。

“一部诸暨史,半部在枫桥。”早在隋唐时期,枫溪江上的枫溪渡口就曾建桥、设驿站,“枫桥”由此得名。这里不仅是“枫桥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的故乡,更是“枫桥经验”的诞生地。

(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

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跨越一甲子,“枫桥经验”从“一地之计”升华为基层治理的“一国之策”,无论是在社会治理实践中,还是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征程中,都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活力。

近日,记者再访枫桥镇,解读传承创新一甲子的基层治理好经验。

平安为基

老杨又用新本子了,这是他的第157本调解笔记。

老杨,名叫杨光照,是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的一名人民调解员。

近日,在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一角,戴着老花眼镜的老杨,正在新本子上抄录法律条文,为当天接手的一起新纠纷寻找法律依据。

这是一起因房屋倒塌引起的邻里经济纠纷。在当事人到来前,老杨还邀请专业律师一起研究了相关法律知识。

老杨知道,换作几十年前,当事人肯定会在现场吵起来,甚至动手。如今,他们更愿意到社会治理中心的小圆桌上和解。

这是枫桥镇在“枫桥经验”引领下发生的嬗变。“法为上,调为先,和为贵”,调解室背景墙上的一句话,是老杨开展调解工作的核心准则。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枫桥经验”内涵不断丰富,重心不断调整,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依靠群众参与解决各个时代的治理问题,枫桥镇在这道社会难题中拿到了高分。

自1986年从部队转业,杨光照成为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做矛盾调解工作时,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中,杨光照总是耐心与群众拉家常、听民声,把心结慢慢打开,让矛盾消弥于无形。

从晨曦初照的田间地头到夜幕降临的工厂车间,从普通邻里纠纷到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类纠纷,老杨的157本调解笔记,记录了枫桥镇矛盾纠纷的变化,也是“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

“老杨”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在众多“老杨”的标杆引领下,诸暨先后建立大唐“红袜子”、同山“酒乡义警”、山下湖“珠正”等品牌调解室。今年截至9月底,诸暨市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88万余件,调解成功1.86万余件,签订书面协议1.1万余份,涉及金额10.82亿元。

智治赋能

“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更在于服务前移,为民便民,照顾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枫桥镇枫源村,这个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的村,不仅实现了“换证自由”,村民还可以享受24小时自助配药的福利。

位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乡村数智生活馆,精准对接农村群众高频次、多样化的办事服务需求,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政务、电商、邮政快递、养老、教育等多领域服务资源的深度融合。

在这个村级生活馆,村民甚至过上了比城里人更便捷的生活。

在这里,智能化、便捷化、一站式服务触手可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了“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

“‘枫桥经验’的精髓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其实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枫源村党委书记骆根土说,这些年,枫源村积极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使命担当,依托数字化管理,积极探索乡村“智”理新模式,给村民带去全方位的服务。

78岁的赵友根家里一直停放着一辆旧自行车,那是他40年前经常蹬着去诸暨市区办事的交通工具,“那时候一趟可能要骑上两三个小时。”

后来,大路越修越新、越修越宽,能坐着公交车去城里办事了。再到后来,镇里也能办很多事了,他又骑上了自行车。7年前,诸暨率先探索“一证通办”,把高频便民事项放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代办,老赵骑车外出办事的频率又低了。这个乡村数智生活馆建成后,老赵的自行车真正“退休”了。

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路线为一以贯之的灵魂。数字科技的加持,则使“枫桥经验”如虎添翼,在社会治理中释放出更大效能。

近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它正引领着乡村治理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在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派出所、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多个执法部门驻点办公,形成了一个矛盾调解、执法办事的“超级大脑”。通过数字化平台赋能,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的信息壁垒被彻底打破,事件处置流程更加透明高效,基层“智”理水平显著提升。

智慧治理方便了群众,也有效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现在上班后,打开“浙里兴村治社”手机App,工作事项清单不会遗漏,也不需要多头报送材料,一键直达,有问题也能一次性闭环解决。”骆根土每天早上到村委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这一平台处理相关事务。作为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一个重要载体,平台让村里的工作事项变得一目了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群众办实事。

携手奔富

国庆假期,枫桥镇阳春村的“阳春山月”游乐度假村,每天的游客量超过3000人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和散乱茶园。经过两名95后小伙的“点石成金”,150多亩荒丘上开出了“致富花”。

跑山车、露营烧烤、彩虹滑道……这个融入当下众多流行元素的游乐园,已成为亲子娱乐、星空露营、户外婚礼的“网红地”。自入驻以来,度假村年均为阳春村带来200万元收益,以及50余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枫桥整合研学资源,将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初步引进26个商业经营体,陆续建成运营“阳春山月”“杜黄营地”等一批重大农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文旅经济生机勃勃。

除了招新引优盘活存量,枫桥将更多目光聚焦到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农文旅新业态上。随着枫桥文化产业集团成立运营,“政府、平台、市场”三方团队正加速驱动枫桥文旅“破题”“出圈”。

在枫桥镇党委书记何曙升看来,“枫桥经验”每一步的发展,都着眼于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回答好如何将其转化为“枫桥经济”的问题,用治理有效推动振兴有力,这是一个新篇章,更是“枫桥经验”再出发的题中应有之义。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枫桥经验”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正在得到更好挖掘。

枫桥镇率先把“智治”经验与富民发展结合起来,从项目进度一图展示,到绩效一榜晾晒,“浙里兴村治社”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推动一切围绕项目转、奔着发展去。紫薇山景区、靖韵山庄、兰花基地、共富工坊……眼下,一批批项目正落地开花。

好经验引领好发展,如今的枫桥,平均5个人中,就有1人参加社会公益组织,他们中有人为社区老人义务送饭,有人争当中小学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的志愿者,有人每天饭后将平安巡逻作为日常锻炼,有人以“老杨”为学习标杆当好枫桥老娘舅……

据统计,目前枫桥镇共培育发展镇级社会组织66个、村级社会组织354个,参与人数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红枫义警联合会、电力老娘舅调解中心、平安志愿者协会等,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0万。

从矛盾调解到民情110,从爱心食堂到乡村数智生活馆,枫桥镇为民便民富民的探索仍在持续深化中。

“‘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旗帜和标杆,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带动老百姓一起富裕,还要朝着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镇的目标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更便捷更智慧的乡村生活,让他们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何曙升说。

数说发展:“枫桥经验”历久弥新

  平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是评判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回顾“枫桥经验”形成、发展与创新的历程,与时俱进始终是其鲜明特质。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枫桥经验”在各个时期实现了新的飞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一面一代代传承的光荣旗帜。

  一直以来,绍兴坚决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使命担当,持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理论、制度和实践层面的全面创新,将其全面运用于社会治理各个领域。

  遍地“枫”景亮点频现。目前,全市已培育建设义警队伍188支3.8万人,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1家、省级527家,公安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家,省级“枫桥式司法所”21家,以及2家法庭入选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构建起司法、生活、服务、救援等多种“15分钟圈”。

  持续探索勇当标杆。2023年11月,我市专门制定并实施《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将“枫桥经验”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上升为普遍的法治规则;今年9月,发布《绍兴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年规划(2024—2028年)》,再次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详实的“任务书”。

  数字赋能基层智治。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从枫桥镇试点到全市推广,如今,“浙里兴村治社”平台让“上面千条线”在乡镇(街道)拧成“一股绳”,重塑“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的基层智治新格局。目前,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共2119个城乡社区2万余名干部在使用“浙里兴村治社”参与基层治理。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下,绍兴已连续16年成功创建“平安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近五年始终保持在98%以上,并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殊荣,成功入选“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全国候选名单”。

  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绍兴将持续擦亮“枫桥经验”这张金名片,绘就全域善治好“枫”景。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 编辑:姜京和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