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找份心仪的工作 这么难,有原因的

2024-10-07 19:59

来源:

金米插画

记者 干政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正在改变人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期待,但客观原因之外,不少年轻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有的不想根据专业找工作、有的一年换8份工作,背后都有受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造成的影响,存在埋头读书不了解社会、对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

A

师范专业毕业,却不喜欢做老师

几年前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的王理(化名),原本应该和同学们一样,前往各地的中小学任教,但直到真正要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老师这份职业有所抵触,便没有按照父母的期许拿上“金饭碗”。

毕业回到绍兴后,王理在社会上找过各种工作,最开始在一家服装企业做销售,但因为实习期过后没能完成相应的销售任务而被公司淘汰;然后他去了一家企业做客服,因为无法忍受一些无理取闹的客人而选择主动离职;后来他还去了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专员,但也因为不太懂得职场的人情世故而做得很不开心。

王理一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找工作,但现实十分残酷,不同的岗位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也让他更加迷茫。兜兜转转三四年,他似乎一直在原地打转,不仅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反而一次次地被挫败感笼罩。

当初高考后之所以选择师范专业,更多是源于王理父母的强烈推荐,他们觉得老师这份工作稳定且体面,而面对读了4年师范专业又不愿意做老师的王理,父母很是头疼。每当他们问及王理的工作进展时,王理只能报以苦笑和沉默。

如今到了27岁的适婚年龄,面临亲戚朋友的好意询问,没有稳定工作的王理也无法谈婚论嫁。有一次,王理在一个朋友聚会的场合遇到了一个女孩,对方主动要了王理的联系方式,但热聊了一段时间,女孩得知王理的工作现状后选择了退缩。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很难给对方带来安全感。父母因此经常埋怨王理,家里经常因为他的工作问题、婚恋问题而引发争吵。

心理咨询师:

尽早建立职业规划,做足就业准备

为了帮王理尽早找到职业方向,父母带着他去见了心理咨询师,这才发现,在之前找的几份工作中王理最喜欢做销售。但销售要做哪些准备、储备哪些知识,他却答不出个所以然,一直没找到职业入门的门道。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情况,从小埋头苦读,不了解社会,更不了解自己,高中毕业后按照父母的心意填报专业,完全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等到真正要进入社会工作时,便问题频出。”资深心理咨询师钱国正表示,其实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好,要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另外也要从高考后开始做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量表等,尽早让孩子了解自己,为未来步入职场做准备。

王理做了职业规划量表后,发现他确实比较适合从事销售工作。但分析他之前被相对应的公司裁掉的原因,主要还是对这份职业的准备不够充分。“进入职场后,有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需要学习和了解,像王理原来在一家面料公司做销售,但对面料的克重、手感等基础知识都不了解,就很难适配这个职业。”钱国正表示,找到适合的职业方向后就要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切忌眼高手低浮于表面,需要沉下心来为职场生存做准备,比如找专业书籍学习、拜师学艺等,这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足。

B

听不得批评声,一年换了8份工作

黎黎(化名)从第一家公司离职时,老板还很不解,不懂这个踏实肯干的女孩子为什么在公司待不下去,明明跟同事相处都很好、公司待遇也不算差,但她就是要执意离开。

黎黎是从本地一所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初入职场,她就进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外贸出口公司,她也满怀期待地投入工作,与同事们一起讨论设计方案,期待着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才华。

等黎黎独立从事设计后,她一开始的几款设计都得到了肯定和赞美,这也让她自我感觉很好,觉得在职场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随着工作量变大,老板和同事会给黎黎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不少意见也很中肯,主要也是为黎黎的作品添彩。但黎黎却无法接受,甚至心生抵触,觉得他们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不断挑剔和指正自己的人生。

在这样的心态下,黎黎逐渐感到压抑和郁闷,每当听到批评的声音,她的内心就会涌起一股强烈的不适感,所以她选择了离职。一开始,她以为这只是个例,换一份工作就能找到她想要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黎黎仿佛陷入一个怪圈,一年之内,她换了8份工作,最开始都能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找到温暖的感觉,但最后都因为做得不舒心而告终。

事实上,黎黎对工作的要求并不高,也比较能吃苦,但一年内换了8份工作,从一开始的服装设计,到后来甚至去应聘保洁,她迷惘了,她越来越失望,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胜任什么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才真正适合自己。

心理咨询师:

职场不是家里,同事不是家人

心理咨询师发现,黎黎一直在用家庭的标准来衡量职场,期望在职场上得到如同家人般的包容与呵护。然而,职场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地方,它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因而黎黎需要重新认识职场,理解职场的规则与要求。

之所以黎黎一直想在职场中寻找家的温暖,这与她从小的经历有关。原来,父母从小对黎黎的管束很严格,稍有过错就指责否定,哪怕一个小小的作业错误,他们也不是耐心辅导,而是直接开骂。即便黎黎大学毕业工作后,父母还是经常嫌她衣服洗不干净、说话吞吞吐吐。这就造成黎黎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开始,职场满足了她的憧憬,所以她希望能够一直停留在温暖、和谐、放松的环境中,但其实职场是有竞争、有比较、有压力的,一旦有人对黎黎提出要求和批评,她就仿佛又回到充满指责与否定的家庭环境,就一味地想逃离。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黎黎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看法。她学会了以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中的批评与挑战,不再将个人情感带入其中。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在专业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经过半年左右的调整,黎黎逐渐适应了职场的节奏与氛围。在这个过程中,黎黎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她遇到了一个同样热爱服装设计、懂得欣赏她才华的男孩。两人在工作中擦出了火花,最终走到了一起。

如今,黎黎已经不再是那个频繁跳槽、迷茫无助的女孩了。她已经在职场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她也意识到,职场虽非家,但在这里同样可以收获成长、友谊与爱情,只有勇敢面对、努力适应,才能在职场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