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城旅游的火爆,在旅程中品尝特色本土美食,是每一个游客必做的一件事情,除了很多游客比较熟悉的臭豆腐、黄酒奶茶、茴香豆、萝卜丝饼等美食外,具有本土特色的“奶油小攀”也成为很多游客打卡的美食,但是不少市民也发现,这几年,奶油小攀的价格越来越贵,特别是书圣故里内8元一个的奶油小攀,好像有点让人下不了手。
记者在仓桥直街,位置靠近城市广场方向的入口,见到正守在摊前,热情地向过路游客介绍的摊主陈女士,在她的奶油小攀摊位上,挂着显眼的标识招牌,而一只只奶油小攀被摆放在用透明罩盖着的铁盘中,也是非常吸引人眼球。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家的奶油小攀是特意从新建南路上的高老太奶油小攀店拿来的,为的就是让游客吃到本地市民口中小时候的味道。
仓桥直街奶油小攀摊主 陈女士:高老太那边是白天生意好,晚上就不太有生意,关门比较早,我们这条街是属于上午不太有人,节假日和晚上要开到10点半,所以我们想着既然有游客有这个需求,我们就拿过来卖,我们拿过来上面加一点点的服务费,就方便客人也可以吃得到。
陈女士告诉记者,高老太奶油小攀店那边是卖5元一只,自己在这边卖的是15元两只,一般顾客来买,自己也会和他们介绍一下奶油小攀的吃法。
仓桥直街奶油小攀摊主 陈女士:我们以前小时候,因为没东西,喜欢吃甜食,它上面一层蛋白是甜的,中间是蛋黄加藕粉,下面的鸡蛋卷是没有味道的。所以我建议他们上下一起吃,整个吃起来的话,甜味也会减糖,口感会更好。
记者也在书圣故里的几个特产店,看到了奶油小攀的踪影。和仓桥直街的奶油小攀相比,有几家的奶油小攀的奶油上,还点缀着糖浆,摊主们告诉记者,这些奶油小攀,主要是方便顾客拍照的。
书圣故里奶油小攀摊主 胡女士:奶油小攀有两种,一个是有花样的,有些人要拍照片,就做出一点一点的,有一种不要拍照片的,喜欢光面的也有的,里面的奶油都是蛋清。
记者发现,书圣故里的奶油小攀价格在8元一只,适当还价,一些店主也能7元一只售卖,那么对于奶油小攀的口感和价位,游客和市民怎么看,记者也随即问了一下购买的顾客。
云南游客 刘女士:我就是在这边看到很好,感觉吃起来味道会挺好,我就想尝一下。价格定位高一点感觉也没关系,前面我们吃了很多家的小吃,我们都是几个人,一起来分享一下。
云南游客 刘女士:很好吃的,很像我们云南的蛋挞,感觉味道比那个稀一点,现在这个卖7块五一个,价格可能高了一点
杭州游客 张女士:没买有一方面是价格贵这个原因,另一方面,我不知道那个是什么,听着像奶油,感觉不是特别的喜欢。
市民 樊女士:我小的时候才2块钱一个,现在8块钱一个,价格过高了。
而对于这个问题,浙江省农家小吃协会秘书长柴林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柴林认为,奶油小攀作为一个手工制作的糕点,考虑到目前用料、人工成本以及店铺租金,各商家定价偏高还是偏低,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就像现在景区内臭豆腐、萝卜丝饼这类传统美食,虽然都是商户自己定价,但是价格还算是相对统一的。
浙江省农家小吃协会秘书长 柴林:你可能说,便宜了人家不肯卖,贵了人家也不会买,它这完全就是一个市场行为,但是如果说生产的厂家多了,量大了,那自然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平衡,最关键还是要看它的品质,因为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品质,物有所值。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本地市民提到,现在卖奶油小攀的店铺多了起来,但是不少口味与小时候的味道有点不一样,这也引发了不少人对奶油小攀是否正宗的一个讨论。
市民 元女士:奶油小攀,现在不正宗有很多的,有些不是奶油小攀,是奶油蛋糕,但是他们写的是奶油小攀,因为他们做的不好吃,如果你做的比传统好吃,那也是好的,有些游客都扔掉的,再来重新买一个。
市民 樊女士:也不用统一化标准,各有各的特色,万一他们就觉得改良的好吃一点,像这个正宗的,本地有很多同学也不一定喜欢吃,万一改良的口味,他们觉得吃起来更有味道。
对于游客和本地市民对奶油小攀正宗与否的话题,浙江省农家小吃协会秘书长柴林认为,奶油小攀作为一个舶来品,一开始绍兴福康医院(现绍兴第二医院)的一名外国传教士,因思念故乡,请一位绍兴厨师依照西方的蛋挞做出了一款独具风味的甜点,取名为奶油小攀,而奶油小攀真正走进本地居民视野,是上世纪80年代,一些小学边上有居民制作售卖,近几年,政府和商家也在挖掘这类小吃,目前也成为越城区一个比较有代表的特色小吃品种,而目前大家在争论的一个是否正宗,其实还是关注谁做的更早,在工艺口感上,更接近记忆中的味道。
浙江省农家小吃协会秘书长 柴林:因为传统的小攀制作工艺,它的最大的工艺的特点是在奶油上面,因为传统的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奶油制作,是叫蛋清奶油,就是用鸡蛋清或者鸭蛋清棒打之后起泡冲入糖浆制成的一种奶油状,放在小攀上面,后来奶油制作简化了,特别是一些氢化奶油出现之后,也有一些简化的奶油放在上面,口味上也有一点变化,后续也有一些人家在一些基础上做一些改良,特别是他在外观造型上说做的稍微大一点,上面的奶油挤的数量多一点,高一点。其实上基本工艺是一样的,我觉得谈不上正不正宗,因为小吃的品种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创新的过程当中的,只有市场认可了,大家能接受,也能代表传统的小吃的风味,我觉得应该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柴林告诉记者,近几年,绍兴政府在本土小吃发展上,也在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和推动宣传,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小吃品种,也可以让游客在饮食文化中,更好了解一个城市,体味不一样的风情。
浙江省农家小吃协会秘书长 柴林:就我个人感觉,越城区小吃的品种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它本身就有很深的历史底蕴,我们说从名人的著作当中随便找几个都可以说是我们越城区的小吃,但是关键还是要有人去培育,有人去发掘制作生产销售,这个才是关键,否则的话,你时间长了以后,本来是你的,可能后面就会变成人家。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朱琴丽 陈立云 编辑:沈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