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尝尝,这个红心猕猴桃是与大豆套种出来的,与普通的不同,口感更香甜。”近日,位于上虞区章镇镇南村村的竹洞湖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水根递给记者一个红心猕猴桃,削皮、入口,只觉醇香四溢,与众不同。这种猕猴桃不仅口感好,而且产量高,效益更佳。
红心猕猴桃是章镇镇的一张金名片,从2001年3月种植第一株红心猕猴桃至今,全镇种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年产量达17500吨,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致富果。近年来,由于周边乡镇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拥有先发优势的章镇红心猕猴“身价”风光不再,不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开始寻求突破良方,拥有150亩种植面积的竹洞湖果业和高校“联姻”,走上“产学研”之路。
“猕猴桃套种大豆,是田江研究员的智慧。”龚水根回忆说,2021年4月,对竹洞湖果业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月份,专家工作站在猕猴桃基地成立,驻站专家就是田江研究员,他是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在该领域颇有建树。
当年6月初,竹洞湖果业的猕猴桃棚下已挂满青色果实。在田江研究员指导下,选择5亩多猕猴桃套种大豆。两个月左右,大豆几乎与猕猴桃同时成熟。令龚水根感到开心的是,立体种植出来的红心猕猴桃品质好,亩产量提高10%左右,口感更佳。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立体种植的猕猴桃基地,土壤明显改善,“有机质和氮元素含量明显增加”。
“每年下半年,猕猴桃基地不妨增施一些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提高猕猴桃质量,还能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缓解病虫害。”田江研究员说。
如今,“猕猴桃套种大豆”方案在竹洞湖果业全面推开。“目前,5户果农采用了这一方案,共有20多亩。”龚水根说,经过3年的立体种植,土壤日益优化,农药、化肥用量不断减少,经济效益日渐显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范文忠 通讯员 吕青松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