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台风“普拉桑”远去后,乌云散开,天气开始放晴。新昌县镜岭镇冷水村的一座荒山上,草木葳蕤,一块块太阳能光伏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正源源不断向电网输出绿电。
“今年1—8月,冷水村光伏项目一共发电379万余千瓦时,产生营收163.7万余元。”新昌县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梁智义告诉记者,该项目由新昌县高投集团投资建设,是新昌县单体最大的集中式光伏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28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76吨。
近年来,新昌县大力实施光伏“双倍增”计划,通过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光伏+农业”、“光伏+渔业”等路径,持续输出“绿电”。截至目前,新昌县光伏装机总量已达34.67万千瓦,占新昌本地电源装机比例超67%。
除了“种”下绿电,新昌县还通过整合改造零散的小水电,进一步增加绿电供给。
藏潭桥水电站是新昌县门溪水库的二级电站,位于新昌县回山镇的群山之间。去年8月,电站2号机组经绿色变速改造后并网成功,发电功率提升了20%。“我们采用全功率变流器发电技术,对藏潭桥水电站的2号机组进行了变速恒频改造,而且在屋顶建设了分布式光伏,让小水电跟光伏形成水光耦合的变速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少小水电对水位的依赖,在低水位下也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发电,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对整个流域可以实现细水长流,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有利。”绍兴市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小水电改造项目负责人刘维康告诉记者。
类似的改造提升正让新昌的老旧电站重新焕发活力。作为小水电之乡,新昌县现存101座水电站。几年前,新昌县水利部门发起了一场针对老旧电站的提升改造,唤醒沉睡资源。目前,新昌已投入1.43亿元对21座农村集体小水电站进行整合和现代化提升改造。眼下,工程已全部完工,设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511万千瓦时,装机容量增加30%,发电收入增加近50%。(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