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绕着太阳系旋转的地球上,我扎根的这个国家——中国,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北纬53度30分,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05分,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40分。这是一个异常亮丽的坐标。
我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成为这个国家的沧海一粟。
前不久,随旅行社到欧洲几个国家旅游的韩大哥,刚回到故乡,就跌跌撞撞赶往老巷子的一个老馆子,一连吃下6个“格格”,才抚慰了他那“嗷嗷待哺”的心灵。这种“格格”是用竹蒸笼蒸的一种肉食,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地道的传统美食。韩大哥告诉我,在伦敦、在巴黎、在罗马,他睡梦里也在磨牙,实在是太想念家乡的羊肉格格了。“原来,热爱一个国家的方式,除了它的大地山河,还有它的美食,它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
我想起一些根植在心里的画面: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亿万中国人纵情欢呼一夜未眠;香港回归之夜的滂沱大雨中,军人们一步一步挺进香港,五星红旗在东方之珠的夜空飘扬;神舟飞船舱内,五星红旗在太空绽放;奥运赛场上,嘹亮国歌声中运动员们脸庞的泪水。
我一次一次问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呢?
爱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爱自己、爱身边的人,去为这个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穿行在一个城市,常常看到那些像蜘蛛人一样攀沿在高楼的民工,他们在一块一块地砌砖;在清晨的马路上,传来“沙、沙、沙”如蚕吃桑叶的声音,那是我认识的一个环卫工人刘大哥在凌晨清扫大街,每天大约挥动扫帚7500次、弯腰3400次……我看到一个矮小驮背的拾荒老妇,稀疏的白发,像几片枯叶在风中飘;我看到一个残疾人也在为一个孕妇让座;一个人在医院面对生死时刻伸出胳膊说:“马上,抽我的血吧”……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就是那些平凡的人,有时候他们的举动,感动了中国。
朋友龙老大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城里万元户,10多年前,身价几千万元。10年前的一天,龙老大突然把企业处理掉了,买了城里一座百年老宅住下。他在老宅里养花植树,坐在老藤椅上听古琴曲,或者练毛笔字,一个人去河边,望着滔滔河水,一坐就是大半天,还步行去高铁站看列车……龙老大说,他热爱这个国家的方式,就是过上自己喜欢的慢生活,做自己内心指向的事。很久后我才知道,龙老大为他的家乡修路建养老院,把自己攒的钱捐献出一半多。
去年秋天,我收到了一封信,邮戳是西北一个小城的地址。读了信,我才知道,我的朋友鲁二毛和妻子开始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旅途。53岁的鲁二毛说,他打算用10年时间,徒步考察有地理风情的100座小城、100个村庄,然后,慢慢静下来过滤,写一本书。鲁二毛对我感叹说,人不出门身不贵啊,一出门,看见中国山河,心里就会涌动着最赤诚的爱。
还有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的一个小村庄,一个低矮的老房院头,女主人叫次仁曲珍。她从1965年国庆节开始,到2013年春天时去世为止,每天坚持在院头升国旗,一直坚持了47年,老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