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渔浦:三江来汇商贸兴

2024-10-01 18:56

来源:越牛新闻

与渔浦邂逅于午后,此时的天空正被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铺盖着。远眺微波粼粼的江面,看云层无限延伸、时卷时舒,不禁使人想起陶翰的两句诗:“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这浙东一隅的水系似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人的灵魂受到洗涤,荡去心中的浮躁,忘怀尘世的得失,难怪陆游发出“安得移家常住此”的感慨。

渔浦 胡卓君 摄

渔浦位于今萧山市西南三十里处,其名最早见于晋人记载。《文选注》引晋顾夷《吴郡志》明确了方位:“富春东三十里有渔浦。”南朝梁代顾野王《舆地志》又称其为渔浦湖。“浦”字表明了它的地理位置。《说文》中如是解释“浦”字:浦,水濒也。渔浦不仅位于水边,还是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三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据邹志方《试说渔浦》一文,处于浦阳江口的渔浦是就清代以后而言的。在清代以前,浦阳江尚未改道,渔浦还并不处于浦阳江下游。“渔”字则表明这里的渔业十分兴盛。唐代梁载言的《十道志》中记载:“渔浦,舜渔处也。”虽然此说法的真伪尚待考证,但由此多少可以窥见渔业是渔浦的一张“金名片”。

三江交汇、水面开阔,优越的地理位置给渔浦带来的不仅是繁荣的渔业,还让它成为重要的码头渡口。《萧山县志稿》卷二引《清一统志》曰:“浙江在萧山县西十里,自富阳县入,与钱塘县接界,又北接海宁县,又东北入海。其东西渡口,西兴、渔浦为往来之要津,宋置渔浦寨,与西兴、龛山、新林为四寨,设兵戍守处。”

三江汇流处 胡卓君 摄

作为古渡口,渔浦见证了太多的相聚和离别。诗人们也在此留下了许多缘情、缘事而发的送别诗。南朝的江淹挥笔写下“昨发赤亭渚,今宿浦阳汭。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谢法曹惠连赠别》),传达着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泼墨赋就“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行役诗,钱起的诗句“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木色入秋窗”,都明丽如画。此外,李嘉祐的《送朱中舍游江东》、韩翃的《送王少府归杭州》、沈括的《送程给事知越州》、皇甫冉的《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等也都是至今仍被传唱的诗篇。

渔浦景色之美更是引得无数过往的墨客骚人驻足观赏,吟咏不绝。沈约《早发定山》中“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两句,道尽了渔浦的江阔和浪溅场面。孟浩然的《早发渔浦潭》亦高歌“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诉说着江面的寥廓。唐代诗人陶翰作《乘潮至渔浦作》,其中“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两句,描绘出江天一色的壮阔场面。丘迟的《旦发渔浦潭》、潘阆的《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崔国辅的《宿范浦》等亦是描写渔浦美景的佳作。陆游称赞渔浦的诗句“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渔浦》),可谓形容得恰如其分。

如今,渔浦隶属于义桥镇范围之内。它已然不再是交通繁忙的古渡口了。然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其渔业依旧兴盛。每天下午在附近的义桥、闻堰的江边还会形成热闹的渔市。渔舟唱晚、霞光万道的自然风光,“浙东唐诗之路”起点的人文优势更是给渔浦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义桥镇从2018年7月份开始已经投资10亿元启动老街修复工程:恢复河道,修缮老建筑,新建渔浦牌坊、古戏台、渔浦文化展示中心、义桥里河古街诗词墙、浙东唐诗之路公园等,以期恢复渔浦昔日风采,再现“浙东唐诗之路”起点的山水人文景观。在不久的将来,想必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富有诗意的渔浦。

(指导:高利华)

作者:徐依楠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