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方干岛:结庐湖畔且行吟

2024-10-01 18:52

来源:越牛新闻

方干岛,得名于隐居鉴湖三十载的晚唐诗人方干。

据传,方干“缺唇”,又不肯媚俗,不为世俗所喜,又因朝廷嫉贤妒能,于是“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樵唱渔歌,行吟醉卧。其虽未就仕,却因作诗讲究锤炼、辞章清润,被后人赞为“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的隐士。

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记载:“方干岛,唐方干别墅也,旧在鉴湖中,故曰岛。”但据《唐才子传》卷七记载,方干“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方干本人也常称住处为“茅斋”“松岛”“西岛”“笋庄”。“方干岛”为后人命名,关于其地理位置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二。

一说方干岛在东鉴湖。嘉泰《会稽志》卷十三说方干别墅在“禹庙之东,寒山之旁”。康熙《会稽县志》卷四则称其“在会稽山东北麓”,卷首《鉴湖图》更明确标志方干岛在郡城通向大禹陵的通道和“三桥闸”的东面,即东鉴湖之中。

方干岛。    高利华 摄

一说方干岛在西鉴湖。据明末祁彪佳《寓山注》中所言在寓山附近,《越中园亭记》所述“三山”(韩家山、行宫山、石堰山)附近有“方干一岛”。晚清李慈铭《三山世隐阁记》记载:“(画)桥之折处,则为龟山,世所传方干岛也。”

由前述大致推断,方干在鉴湖居所可能非止一处。不过据相关专家高利华老师实地查探,明清地志图谱方位往往有误,越中名士祁彪佳、李慈铭等家住鉴湖边,对唐宋诗人的行迹记载应该比较可信,如今有迹可寻的“方干岛”当在西鉴湖画桥龟山一带。

方干笔下的“方干岛”是鉴湖景观与隐逸心境的诗意融合。《镜中别业》的“梁燕窥春醉,岩猿学夜吟。云连平地起,月向白波沉”,可使人想象当年鉴湖波息岸阔、云接平远、湖沉夜月的静谧,以及会稽山麓修竹联翩、梁燕春醉、岩猿夜吟的美好生态。

他在《山中言事》云:“日与村家事渐同,烧松啜茗学邻翁。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户凉生薜荔风。”在《山中即事》云:“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在《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云:“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归浅山。绕砌紫鳞欹枕钓,垂檐野果隔窗攀。”这仿佛一幅幅鉴湖稽山行旅图,呈现出隐逸者的自由天真与倨傲慵懒。

方干岛。  高利华 摄

方干的鉴湖诗,大多描绘鉴湖的绝丽烟景与隐居生活的旷达自适,胜景与逸兴相互作用,使得鉴湖山水越显脱俗,吸引了时人倾慕相访。如郑谷《寄题方干处士》欣喜“山雪照湖水,漾舟湖畔归。松篁调远籁,台榭发清辉”。李山甫《方干隐居》嘉赏“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两诗中咬嘎的水禽、溪畔的白鹤、倒映山影的湖水,以及松篁、台榭、修竹,都是清幽高雅的隐居环境的典型景物。而在水木幽閟中,崔道融可以“天外晓岚和雪望,月中归棹带冰行”,贯休可以“垂纶侵海介,拾句历云根”。山僧友人们与方干泛舟湖上,觥筹交错,畅叙幽情。

人因山水而成就,山水因人而增韵。如果说后来的陆游是专情鉴湖的“水仙”,那么方干可视为游赏鉴湖的“闲云”与“野鹤”,两人的诗作都是鉴湖的千古绝唱。方干与鉴湖交融无间。方干之于鉴湖,恰似林和靖之于西湖,使与鉴湖气质一脉相通的隐士文化丰富和具体了起来。

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恢复了钟堰遗韵、画桥公园等景观,让市民尽享鉴湖的湖光山色之美和丰富人文内涵。“方干岛”旧名换新颜,也可为只在此湖中,心安便知处了。

(指导:梁苍泱)

作者:严洁忆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