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之滨,廿里壶觞,是为一大景观。
从陆游故里出发,我们沿着胜利西路西行,不足千米,就到了壶觞村。是日,天清气朗,阳光照在湖面上,碧绿的湖水盈盈闪动,湖边村落整齐,景色宜人。
历史上,壶觞有许多种叫法。宋以前这个地方叫“湖桑埭”“扶桑”。“埭”指在水边形成的土坝、集镇。“湖桑埭”正与此地依水而建,傍水而成的地理特点相关。
壶觞有座古老的柳姑庙,嘉泰《会稽志》说:“柳姑庙在县西一十里,湖桑埭之东,前临镜湖,盖湖山胜绝处也。”据记载,唐代诗人罗隐曾经在此题诗,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柳姑亭 高利华 摄
壶觞还是晚唐著名诗人方干的隐居之地。方干,字雄飞,科举失意后长年隐居鉴湖,壶觞一带就是方干隐居的地方。鉴湖之有方干犹如西湖之有林和靖,他的诗为鉴湖的湖光山色平添了些许超然物外的隐逸气质。明散文家祁彪佳在《越中园亭记》“柳西别业”条下,对诗人方干在壶觞的故里有明确记载:“鉴湖之滨,三山下有村曰壶觞,古方干里也。”
壶觞村 高利华 摄
壶觞位于南宋大诗人陆游鉴湖三山别业的西面,陆游诗里的“西村”指的就是壶觞村。壶觞是入越和游镜湖的必经之路,嘉泰《会稽志》:“自此而南,烟水无际,鸥鹭翔集,过三山遂自湖桑埭入镜湖。”足可见壶觞地理位置的独特。
陆游与壶觞的关系非常密切,诗人在《春寒》诗“过埭船声暮不喧”一句下自注:“湖桑埭去敝庐里许”,可知壶觞与诗人所居住的三山别业相距不远,陆游诗中有关此地的诗句多不胜数。除了脍炙人口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还有许多四时游访之作。夏夜泛舟,有《夏夜泛溪至南庄复回湖桑归》;秋季散步,作《秋日步至湖桑埭西》;早上行至此处,写下《晓出至湖桑埭》;晚上路过,作《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行饭至湖桑埭东小市》《肩舆至湖桑埭》等。不论诗人当时是何种心情,“湖桑埭”都是他最爱的一处游栖之地。
陆游之外,其他文人也十分乐意描摹和赞颂壶觞美景。祁彪佳作《越中园亭记》,毫不掩饰对壶觞的喜爱:“从画桥而西,数里即是,为吾越山水最佳处。”晚清文人李慈铭在诗中以美人喻壶觞:“吾越山水窟,西南尤翠峋,道出湖桑埭,窈窕如美人,晓镜滴眉黛,淡笑无含颦。”(《越缦堂诗集续》);同时他的《白华绛柎阁诗集》中记录下傍晚壶觞的宁静与美丽:“回舟溯湖埭,日落含余清。”(《日晚回舟出湖桑埭至三山看雪中晚霞》)清代乾隆《绍兴府志校记》辑录了越中诗人在壶觞的唱和,汇编的诗集,类似的雅集不胜枚举。
天高水阔,渔歌悠长,宽广的天地山水,涵养出壶觞乡民欢畅轻松的生活状态,他们淳朴自然,生活充满欢声笑语:“人语正欢过古埭”(陆游《晓赋》);他们热爱生活,充满好奇,爱凑热闹:“湖桑小市人无数,争看山翁击楫歌”(《湖上夜归》)。悠悠千载,陆游把这份和谐欢快的气氛捕捉到了诗里。
越山长青水长白,今日的壶觞村更多了一份时代的鲜活。壶觞村是东浦街道下辖的社区,东浦是绍兴黄酒之乡,自古以来酒坊酒肆林立,“壶觞”之村名,显得无比贴切。村口就是中粮绍兴酒有限公司。
站在壶觞大桥上,看村里粉墙黛瓦、小桥树木点缀,倒映在宽阔的湖面上,水平如镜宁静如画。走进村巷“庭院整洁户”“村民代表户”、农家小舟和水乡风光小品随处可见。远眺梅里尖山,青岚叠翠;近看柳姑亭、荷塘中亭亭玉立的柳姑像,碧波映照。绍兴实施的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使鉴湖沿岸碧水荡漾、诗意盎然。
今日的壶觞美丽依旧。
(指导:高利华)
作者:王静文 编辑:叶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