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胆剑文化”起源地道墟到“稽山鉴水”金名片福全,一场跨越50余公里的“约会”,让两地心连着心。昨晚(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柯桥福全·上虞道墟文化走亲晚会”在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龙尾山村家宴中心精彩上演。
理论宣讲、歌曲舞蹈、小品、莲花落……在现场,村民齐聚一堂,喜迎国庆佳节,共学宣讲精神,共享文化盛宴,活动不仅促进了两个村庄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百姓们直呼“精彩连连”,两地“省、市、区、镇”四级文化特派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活动中,上虞道墟街道宣讲员马滨通过“莲花落”与“鹦哥戏”说唱形式,展现老百姓在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富有的农村新面貌。接着,柯桥区福全街道龙尾山村的青年党员徐冠华以《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为主题,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通过对照身边事例讲解党的创新理论,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
随后,福全、道墟两地编排的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舞蹈《尽情摇摆》《舞韵中华》舞姿翩翩,歌曲《中国龙》气势酣畅,戏曲《过年》《白蛇传合钵》婉转悠扬,双档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唱腔朴实流畅,小品《垃圾分类》金句频出,乐器独奏《战马奔腾(二胡)》精悍有力,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掌声不断。
“文化礼堂里,在家门口,他们来到群众中间开展主题宣讲、戏曲表演,让我们零距离感受党的思想,这种形式让我感觉很轻松,我也更愿意接受。”龙尾山村村民陈老伯说道。
“今天听得尽兴,我们也来唱两嗓子……”现场观看演出的龙尾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云良也被邀请上台参加了演出。在演出后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主打“龙文化”建设品牌,建有舞龙队、龙舟队、舞蹈队、腰鼓队、高跷队等8支文艺团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据悉,此次两地文艺队伍的精彩联动,得益于派驻到柯桥区的省级文化特派员蓝珊华和派驻到上虞区的省级文化特派员李信的牵线搭桥。“作为文化特派员,调研时发现村民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于是便想着搞一场文化走亲。”蓝珊华表示,“文化走亲”既能促进节目的创新,更能进一步激活基层的文化因子,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同时,通过“理论+文艺”方式,真正打通基层宣讲的“最后一米”。
据了解,文化特派员服务周期为两年,需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承担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任务。
“道墟街道在绍兴首创推出‘镇级’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首批23位文化特派员驻点各村,探索构建省、市、区、镇四级文化特派员体系。”省级文化特派员李信对记者说,当晚的活动的主持人、部分节目的演员均由镇级文化特派员所担任,他们在舞台上的倾情演绎的同时,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特派员赋能乡村文化阵地、文化团队,带来的新变化。
目前,在文化特派员的协同下,道墟、福全两地已挖掘文艺人才800余人,乡村文化活动火热“出圈”,舞龙、龙舟、健身操、武术、木兰拳等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形成“我们的节日”“才艺大赛”“文化走亲”“乡村春晚”等数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如今的乡村文化生活是越来越有品位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特派员制度不仅让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在基层种下了文化种子,让基层文化有了新面貌。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冯古川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