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摄影师骆海淼:用镜头为家乡代言

2024-09-28 10:23

来源:

连绵的会稽山脉、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千里泛清波的浙东古运河……他用镜头记录的大美绍兴,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同时,还多次登上《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

这位绍兴形象的推广者,名叫骆海淼。38岁的他是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教师、绍兴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去年入选绍兴市首批驻村艺术家。今年,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滨海新区文化特派员。

记录大美绍兴

骆海淼是柯桥区稽东镇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从事技术工作,并接触到单反相机,从此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

从最开始使用“傻瓜模式”按快门,到后来钻研光圈、景深、焦距……他渐渐能灵活调整各种摄影技术参数,并不自觉地迷上了这项视觉艺术。后来,他入职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做起宣传工作,摄影更是成了他的一项日常工作。

随着无人机航拍的兴起,骆海淼又开始钻研起各类航拍技术。“在各种摄影风格中,我最喜欢大气磅礴的航拍。”他告诉记者。

一年四季、人文历史、人间烟火,拍不完的家乡……鉴湖的夜晚,仓桥直街的苦楝树,黄酒小镇的水上婚礼,兰亭的曲水流觞……这些都被骆海淼用镜头一一捕捉,并剪辑成优美的短视频,配上抒情的背景音乐,发布在“骆骆看江南”视频号上。其中《水上婚礼》《水墨江山》《大地之树》等作品都成为互联网爆款,激起人们对于江南水乡的憧憬和共鸣。

2023年11月23日,央视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正式开播。绍兴在14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成为开篇城市。而开篇之作中的“开篇”,正是骆海淼镜头下的会稽山航拍视频。

去年,骆海淼创作的另一个短视频会稽山《千里江山图》被发布在新华社旗下媒体的视频号上,随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相继转发,累计获得好几万的点赞。

说起这次创作,骆海淼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那是去年1月的一天早上,在自家阳台上,他看到南面连绵的会稽山脉云雾缭绕,山体轮廓分明,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缓过神来,他立刻拿来刚入手不久的航拍机。随着航拍机飞上天空,一幅画卷在镜头中徐徐展开,连绵的会稽山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超级震撼的视觉体验。

两年前,他从杭州西兴出发,追寻古人足迹,沿着浙东运河拍摄自然和人文风光。如今,他还在筹备浙东古运河与摄影相关的研究课题。

留住乡村记忆

今年年初,“绍兴文艺”微信视频号推出骆海淼创作的《一月一村一景》主题视频,视频中,12个美丽乡村以不同月份、季节交替呈现在大家面前。骆海淼说,他希望能够走遍绍兴各地乡村,拍出一村一景一画卷,留存乡村记忆,留住乡愁。

“我们记录的乡村,就是未来别人眼中的记忆和历史,弥足珍贵。”在两年时间里,骆海淼几乎走遍了越城区、柯桥区的各个特色村。

今年7月,骆海淼作为滨海新区首批文化特派员正式入驻斗门街道,结对斗门街道玉山村,《光栖古镇 影纪斗门》文化项目应运而生。项目为期两年,旨在通过“摄影+”艺术赋能模式,提升古镇发展活力和文化集聚效应。

为此,他牵头组织了一支“乡村摄影师”队伍。“乡村摄影师培训班首批20名学员来自不同村社、企业、机关等。”骆海淼说,他会通过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实践指导等,帮助斗门打造一支本土乡村摄影师团队,期待大家用镜头定格古镇变化,用光影留下斗门故事,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斗门,提高斗门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摄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让我看到了家乡的美,也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骆海淼说,今后他将继续用镜头宣传家乡的秀美风光、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绍兴的独特魅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侯 嫣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