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市区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雷公殿等17处建筑榜上有名。这张名单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上榜的不全是明清或民国的历史建筑,还有鉴湖新村水塔、鉴湖大桥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
鉴湖新村水塔位于越城区鉴湖新村内,建于20世纪80年代,高35米。城市里的水塔,自然不止一处,当时几乎每个小区都有,规模较大的老小区甚至还有多个水塔。然而,随着自来水直供入户,小区水塔失去存在价值,逐渐被废弃、拆除,如今只剩鉴湖新村水塔“劫后余生”。
水塔又老又土,有何历史价值?许多市民或许心存疑惑。根据历史建筑认定标准,只要符合四个条件的其中之一即可,如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很显然,城市水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它记录着城市生活的历史,刻录着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印记,代表着城市建设的过去,因此许多城市都会适当保留有代表性的水塔,用文创的手法加以包装,使之与周边环境更匹配。
绍兴市区已公布三批历史建筑,绝大多数是民居、古桥、台门,像小区水塔、鉴湖大桥这种比较现代的建筑确实罕见。换一个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已有75年,一些建国初或早期的建筑经过半个世纪的时光积淀,确已具有了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从保护意义而言已相差不大,这说明我们在以审慎的眼光打量这些曾经历史留痕的固化的城市音符,尽可能为后人保存更多更丰富的历史记忆。
据住建部统计,截至今年8月,我国已认定历史建筑6.72万处,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我国新时代的城乡建设进程中,已由过去的“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能留的坚决不拆,能改的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胡同、老里弄,留住了原居民和“烟火气”。绍兴古城内的几大历史文化街区,坐落着大量的历史建筑,正是人文与历史交响、过去和现代交融、生活与文旅交错的城市保护实践,既提升了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环境,又改善了古城人居环境,增强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文商旅客的高度融合,由此看来,城市水塔何尝不是古城发展史上的记忆刻度与时代地标,何尝不是乡愁与文脉的封存与复苏?!
面对已经失去实用功能的城市老旧建筑,不要轻易言拆,而要放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中去考量,确定价值后才决定去留。我们在对前人留下的建筑体现高度责任心的同时,也必将赢得后人的尊重。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钱科峰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