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看到停不下来”“‘狗血’但爱看”“一天刷了80集”……今年初以来,比电视剧“短平快”、比短视频更连贯的微短剧,凭借情节直白、“爽点”密集等特点,在网络视频平台收视火爆;而付费观看“套路”多、内容浮夸制作粗等问题也饱受争议。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10.7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98.3%,其中经常观看微短剧的达39.9%。市场方面,据测算,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00亿元,2027年将超过千亿元。
随着行业不断壮大,今年以来,各级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政策和措施进行积极引导。
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引导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交融,推动文旅与广电融合发展。
6月,上海市发布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系列新举措,每年将统筹设立5000万元的微短剧产业引导经费,力争在3年内推出3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10家行业龙头企业,年度微短剧产业规模达150亿元。
此外,北京、陕西、广东等省市也纷纷发布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助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伴随微短剧的快速发展,市场红利与乱象相伴相生。
——有的微短剧上瘾但低质。近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微短剧违规内容阶段性治理的公告”,《都市龙王归来》《重返1990之首富人生》等一批违规微短剧剧目被下架,累计下架了479部违规微短剧,并对46个违规小程序进行下架处置。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认为,一些微短剧因碎片化和娱乐性回避了反映现实的职责,“作为新兴网络文娱样态,微短剧尚未充分发育,难免存在题材重复、良莠不齐等问题。”
——有的微短剧吸睛但“吞金”。江苏省消保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省内有关微短剧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就高达16万余条,收费规则不透明、剧集下架导致消费“打水漂”、充值容易退款难等问题较为集中。
——有的微短剧质优但侵权。一些微短剧作者“模仿”“借鉴”成熟作品的人物设定、故事情节,一些平台博主未经许可转载传播他人创作的微短剧,不利于形成创新生态。
记者在社交平台和直播间看到,不少博主发布“免费观看”“分享资源”相关信息,以“课程”“素材”的名义提供微短剧视频合集,达到牟利或引流目的。除此之外,二次创作、剧情解说等侵权传播也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据新华社)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