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夷吾谢桥村

2024-09-27 14:09

来源:

谢桥村是谢氏聚集村,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萧山街。谢桥村最值得谈道的就数谢夷吾了。

谢夷吾,字尧卿,东汉会稽山阴人,为官刚正不阿,体恤百姓。早年任会稽郡之功曹吏时,连太守第五伦(字伯鱼,东汉时期大臣)妻子的车马被他的下属放入府衙,谢夷吾也敢当面予以责罚。而谢夷吾的众多事迹中柴车行春又是最值得讲述的。

大家都知道孔老夫子的徒弟中,有一个人叫子路,他性格好斗,甚至连孔子都要让他三分。在一次对抗敌人的战役中,子路帽子上的带子不小心被敌人挑断,在那种危急时刻,正常人想到的都是拼命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子路却在危急时刻开始循规蹈矩起来,说:“君子就是死,也不能不戴冠呀!”于是便停下手来,去系帽带子,敌人却不管那么多礼法,趁机就把他砍成了肉酱。

子路因为循规蹈矩不得善终,而在数百年后有人则因为不安礼教被贬了官。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谢夷吾。

在古代,官员到了春耕时都要下乡去鼓励百姓农桑,赈春荒,也就是所谓“行春”。在当时,行春是一件隆重的事情,官员代表着皇家的威严,而谢夷吾却用柴车行春,所谓柴车行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领导下乡视察民情时坐了一辆拖拉机。这原本是一件亲民的事情,但这种打破官场礼制的做法却被说成是:“一个堂堂太守,竟然‘柴车行春’,而且跟从仅有‘两吏’,不符合儒家礼法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还有个官相。”谢夷吾被人指斥为不识礼法。虽然谢夷吾生活的年代,皇帝不是昏庸无能的,他非常赏识谢夷吾,但奈何当时尊崇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作为权力的最高象征,不可以直接对抗潮流,只能忍痛贬了谢夷吾的官。

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人们或许会认为子路是有大义的,而谢夷吾则是破坏社会制度的人。但在今天,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子路的做法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并没有实际意义,而谢夷吾的做法更让我们觉得伟大。

谢夷吾原本可以借着皇帝的赏识风光荣华地过一生,但他却选择了柴车行春这一兴师动众的方法来提倡节约,打压当时官场奢靡的风气。像谢夷吾这样的人,我们不难知道,他是清楚自己的做法可能会引来无端之祸的,但他还是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今虽然没有了宗法礼制,没有了皇权压迫,却少了像谢夷吾这样敢于挑战、不安于平凡的人。柴车行春的故事已经发生了一千九百多年,谢夷吾也已经离世近两千年了,但他独行正道的坚定,却一直铭刻在谢桥村历经沧桑的一草一石中,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