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宋韵攒宫》新书首发式在杭州德寿宫举行。市档案工作智库专家、越城区文化拔尖人才王晓明及其儿子王时雨等人,经过3年多艰辛考证,在书中展现了宋韵文化滋养下的攒宫历史风貌,揭开与之相关的“宋六陵”文化神秘面纱。
据了解,《宋韵攒宫》以摄影为主、文字为辅,由区委宣传部指导,区档案馆、皋埠街道办事处联合出品,是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上记述“宋六陵”皇陵陵区前段区域的题材,主要发掘考证绍兴的御河、御埠、御道三个节点,也涉及攒宫村埠和攒宫陵区的变迁。
“宋六陵”是江南最大皇家陵园遗址。宋朝七位皇帝及众皇后灵柩从杭州沿萧绍运河,过绍兴御河,起埠“升龙踲”之地,后世称为攒宫。近900年历史延绵,留下了众多遗迹、遗存和遗韵。“宋六陵”的山水流入攒宫河,这个宋韵悠悠的区域是王晓明生长的地方,也是他乡愁萦绕之地。
德寿宫是南宋首位皇帝宋高宗晚年禅位之后的居所,时人称为“北内”,地位与皇城大内(时人称为“南内”)近似。“南宋皇帝在德寿宫驾崩,经过一套隆重的丧葬礼仪,经御河、御埠、御道葬于‘宋六陵’。”在发布会后的研讨会上,省志办副主任袁新国、浙江省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首席专家徐吉军等一系列专家发言,探讨宋韵历史。《宋韵攒宫》一书中也特别提到,周必大在《思陵录》中描述安葬宋高宗船队的情景:“凡梓宫前船一百八隻,后船一百四隻。”
据介绍,《宋韵攒宫》中有“四个首次”为宋韵专家所称道。书中首次提出“御河、御埠、御道”概念,首次发掘“御河”上的五座陵桥,首次考证攒宫的两个“御埠”,首次梳理南宋以来“御道”上的历史遗存。
从立意到出版,《宋韵攒宫》历经三年多时间,凝结了作者的全身心付出。“以自己相对擅长的摄影方式,用图片语言倾力记述家乡深厚的文化气韵。”王晓明说。2022年7月23日,大暑天,王晓明邀请金石专家顾海清前往皋埠街道腰鼓山村拓印“延陵桥”三字。41℃高温炙烤,两人湿透了衣裳,在摇摆不稳的农家小船上,逆着御河水流努力地稳定船只进行拓片。经过清洗、着墨、拓片、辨识,延陵桥建桥时间清晰呈现。据此,御河上五座陵桥的大致建造年份基本得到确定。
在展示形式上,《宋韵攒宫》也有所创新,制作了《御河御埠御道传记图》:“勘查节点脉络、标注位置顺序、编撰文字说明。”当读者翻开传记图时,即可从浓缩的图中领略《宋韵攒宫》的主要内容。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王宏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