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筑巢引凤,培植长青“营商树”

2024-10-05 07:46

来源:

“优”无止境,“营”领未来。

今年,滨海新区保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坚持当好企业项目“引路人”、企业困境“解题者”、企业服务“店小二”,创新工作举措,夯实工作基础,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势”。

今年1至7月,滨海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今年上半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增速全市第3,其中制造业投资、建安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6.0%、17.5%、50.9%,均居全市前列。

安吉尔环境科技智慧园

增值服务,织密营商环境“保护网”

今年上半年,位于马山街道的古越龙山酿造总厂,因员工增多及路况复杂,向滨海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增设红绿灯需求。企服中心迅速响应,与交警大队、规划建设局协同联动,目前该项目正准备开工。

以前,滨海企业遇到类似问题得跑好几个部门征求意见,如今通过企服中心的二维码,不仅不需要多头跑,还能在线上一次性解决问题,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近年来,滨海新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积极推行“增值式”服务,建立全流程跟踪的高效闭环服务机制,将用心用情的服务理念贯穿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全过程: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招商专案;制订“咨询事项不过夜,一般事项不过周,重大事项不过月”的服务标准;建立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一项项落地有效的服务举措,将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今年,滨海新区不断把企业需求作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增值服务贯穿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1089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覆盖企业从设立到注销全生命周期,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式”集成。同时,构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解决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问题、诉求,落实相关意见建议。截至目前,滨海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诉求608个,企业满意率高达100%。

今年,滨海新区按照“能快则快、能供尽供”原则,提前与招商、投服等部门对接,结合项目落地需求,排定地块出让攻坚清单,落实专人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截至目前,已出让产业用地18宗,面积超1500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位列全市第一。


高登柏泰项目施工现场。

政策激励,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

北京通嘉宏瑞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项目于2022年落地滨海新区,眼看滨海新区半导体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不断提升,根据发展需要,企业正在考虑在滨海新区规划二期项目。

政策是营商环境的灵魂。今年,滨海新区围绕全省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任务,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推出一系列具有滨海特色的解决方案。

在“两新”政策方面,高效顶格承接省市政策,出台《滨海新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以及工信、能源、环境、建筑市政、交通等13个分领域配套方案,统筹安排“两新”政策资金盘子超2亿元。

在惠企扶持方面,发布滨海新区首个“1+9+X”政策,政策条款设置力求做到“市有我有、市有我优、市无我有”,政策资金总盘子超5亿元,抓早抓实政策兑现落地。

在平安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危化和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园中园”“厂中厂”一件事改革,完成基层(街道)应消一体化建设。同时聚焦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风险防范化解。

在项目监管方面,目前已起草完成《优化完善滨海新区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和《滨海新区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履约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两个服务型文件,从全流程服务与项目过程性监管角度做好项目服务文章,履约监管机制也即将印发。

才有所用,构筑营商环境“引力场”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也是城市发展的土壤与基石。

作为全省首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始终站在创新的前沿,致力于打造一个广纳英才、充满活力的新生态。近年来,滨海新区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硬核改革举措,从“青年科学家免评审”到“公司法人举荐制”,每一项都彰显了滨海新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满满诚意。

今年,滨海新区再次发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出了升级版的人才改革“新20条”。这些新举措不仅进一步优化了政策环境,还着力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更为包容、更具活力的人才发展生态。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是重中之重。滨海新区通过实施“双聘制”等特色人才政策,成功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任天辉等众多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在保持原身份编制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房票补贴、个税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且政策兑现不受地域、户籍、人事关系等限制。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拥有各类特色人才100余名,引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约100名,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名。

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下来。为此,滨海新区频出实招,不仅鼓励民营资本利用腾退用地、闲置厂房改造新建等方式建设人才科创平台,还打造了一批为人才项目提供从孵化到中试再到产业化全周期服务的科创平台。同时,滨海新区还在人才住房和家属增值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最近,更是推出“首年零元入住”“人才伙伴酒店公寓”等创新举措。

除了物质保障,滨海新区还注重打造温情温馨“人才港湾”,定期开展“滨海四季乐”全年系列人才交友活动、“十元人才夜校”、“高层次人才夜话”等活动,让人才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涉企服务

短评

优化“软环境”,激活发展新动能

亦 声

1089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招商实现“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增值式”服务实现全流程闭环服务,“1+9+X”政策精准惠企扶持……滨海新区在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过程中,妙招频出,倾情奉献,为提升营商环境的“含金量”不遗余力。

为什么这么拼?因为理念跑在机制前,滨海新区有句话说得好:“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只有环境有了“含金量”,项目才能逐“金”而来。项目是见证营商环境的标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的成果,足以证明滨海新区的营商环境是一流的,各项“保姆式”服务是诚意满满的,难怪企业对滨海新区帮助解决问题的满意率高达100%。

项目看中投资环境,环境促进投资热情,项目与环境在滨海新区正进行着双向奔赴,朝着互惠共赢、同频共振、集成聚能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从而形成了可喜的良性循环。

环境优化无止境,贴心服务无止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期待滨海新区保持定力持续优化政府服务,不断激发服务新动能,提质环境“含金量”,既让项目来了就不想走,又让项目带来项目,以营商“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潮起滨海)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文 骆烨/摄 编辑:王春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