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田野绘画卷,五彩斑斓是丰收。
十月微凉的秋风吹过,滨海新区的乡间田野已金色渐染,蔬果采摘基地里瓜果飘香,预示着又一年丰收的到来。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立足农业资源现状和农业农村发展实践,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完成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6.54亿元,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69.4万元,发放各类补贴900万元,农业发展硕果累累,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渠通路平,“良田”沃土促增收
一株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都离不开一方好田。粮食要高产,“良田”是保障。近年来,滨海新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近日,在沥海街道海涂北部垦造水田项目三期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区域原为300余亩废弃鱼塘,项目计划将低效土地改造升级为新“粮仓”,预计建设工期6个月。
据介绍,垦造水田主要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等工程,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打造成连片耕作的高标准水田。待到明年春耕时,这些废弃鱼塘将全部整修为阡陌相连的高标准良田。
在马山街道储墅村、西豆姜村、尚巷村3个行政村连片的稻田里,只见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一派“良田”美景尽收眼底。村里的农户告诉记者,目前晚稻已进入灌浆期,预计10月底进行收割。
据了解,这494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总投资172万元,新建混凝土渠排道1628米,新建灌溉泵站1座,修复混凝土路72米,修复U型渠180米,新建机耕路1254米,已于今年年初通过验收,为今年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位于孙端街道的“绿色农田”项目,是滨海新区今年规模最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2022亩,总投资955.72万元,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验收。除了基础设施完善,项目还将配备数字化设施,在孙端街道绿色农业中央展示中心内配备LED大屏,通过对接农田前端感知设备,借助大数据、图像识别、可视化等手段,对病虫害数据、农田气象数据、水质环境信息等进行实时展示与分析,“数智”赋能农业生产。
金穗垂簇映朝霞,良田秀美万户依。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5.32万亩,为新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和粮食稳产增收夯实“耕”基。
机械生产,科技赋能“慧”种田
位于百沥村的秋收家庭农场,是沥海街道规模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种植晚稻近500亩。自2020年以来,农场陆续购入插秧机、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农药喷洒无人机等,通过应用现代农业新装备和先进适用新技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原来至少要请六七个小工,现在撒肥料、打药水我们夫妻俩就能完成,一天能节约1000元的人工成本。”农场负责人钟建才说。
近年来,沥海街道着力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带动辖区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除了大型农耕机的使用,滨海新区的农田里,还藏着不少“黑科技”,机埠泵站内的智能水肥一体机、稻田里的光伏风吸式杀虫灯、智能化育秧大棚等,让粮食增产增效的底气更足。
上个月,孙端街道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及稻谷烘干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为孙端街道今年的重点农业项目之一,计划分三期建设,总面积11亩。首期建设烘干配房及稻谷烘干生产线,二期将建设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三期则规划建立农机中心,同时完善数字化展厅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秧苗质量和成活率,同时为粮食的安全储存与高效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八福生态农业自身需求,更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惠及周边农户,提升区域农业整体水平,为孙端街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四季飘香,鲜果铺就致富路
4月的樱桃、5月的枇杷、6月的以色列黑桃、7月的葡萄、深冬的草莓……在滨海新区,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档,水果采摘游月月有,鼓起了农民的荷包,助推了乡村振兴。
孙端街道村头村舒欣果业种植的“以色列黑桃”,凭借其个头大、糖分足、皮薄、汁水丰富等特点,每年初夏都能引发众多消费者抢购,高峰期一天有四五百箱黑桃发往全国各地。
舒欣果业是孙端街道农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孙端街道着力开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工作,街道内有6个采摘基地,面积达240亩,种植近20个水果品种。去年,街道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3.8万人次,实现效益1600万元。
到了秋日,“晴王”葡萄无疑是水果界的“顶流”。走进马山街道尚巷村泽宇农场,成排的葡萄架碧叶叠嶂,一串串果肉圆润饱满的葡萄挂满藤蔓。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中秋假期开始,农场已迎来采摘旺季。游客们穿梭在采摘园内,采摘、品尝,享受着田间生活的宁静与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马山街道尚巷村整合村内10余户果农,结合尚巷村师爷文化,聚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四季有果、四季采摘”模式。师爷四季水果采摘园占地面积达30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樱桃、桑葚、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体验。尚巷村还探索开展《小骆师爷尚巷探“蜜”研学记》,推出水果PH实验包、一张会发芽的种子券等文创产品,让参与研学的小朋友们寓教于乐。
瓜果飘香,绘就喜悦“丰”景。目前,滨海新区共有水果采摘基地11个。今年第二季度,滨海新区以水果采摘游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累计接待观光人数超万人次,总产值达120万元。
短评
“农”墨重彩绘“丰”景
求真
十里香风晚稻花,丰年乐事属田家。连日来,滨海新区晚稻种植进入灌浆关键期,希望的田野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各个采摘基地迎来时令水果采摘旺季,水果大棚里奏响丰收的赞歌。
农业现代化,科技赋能是关键。盘旋在田间的无人机、数智控制的育秧大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标准农田,无一不是农业与科技不断融合的生动写照。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滨海新区农业生产量质齐升,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三农”基本盘更稳、粮食“压舱石”更实。
农民要增收,拓宽致富渠道不可少。农民富裕富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滨海新区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助力,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局面不断开拓。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坚持用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既加强统筹规划,持续夯实农业基础,又强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滨海新区一定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整体提升,交出一份农业增效、乡村和美、农民富裕的“成绩单”。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裘真 编辑:王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