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柯桥区根据古香榧群的多种特性,持续几十年加强香榧产业发展和宣传力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科学保护管理机制,这不仅有效保护了千年香榧古树群,而且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的发挥,“中国香榧之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等重大荣誉接踵而至,柯桥古香榧群也因此名扬全球。
林区作业道不断延伸
最近,在陈村自然村一个叫米糊岙的山岙,记者看到这里的不少百年香榧树青果累累,施工人员正在榧林底下铺设一条沿溪作业道。原本的泥土路经平整浇筑后成为水泥路,长度有3000多米。陈村自然村的党支部副书记黄文祥告诉记者,建设作业道也是对香榧树的一种有效保护,便于承包户上山对榧树进行施肥除草、采收果子,不再因为路难走而导致榧树失管和撂荒。
柯桥区绝大部分古香榧树都集中在稽东镇。该镇区域面积有111.4平方公里,近2.1万株百年以上古香榧树遍布10多个村。有的香榧树位置偏僻,不利于古树保护和日常管理。因此,建设作业道、游步道,改善香榧林的基础设施条件,让藏在深山冷岙的古榧树“出世”变“入世”,成为香榧古树群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占岙自然村尽头,一片名叫月华坪的山坡地上,一株株古榧树挺拔高大、盘根错节、姿态万千,形成了一个童话般的森林公园,这是稽东镇古香榧树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目前稽东古香榧群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窗口。经过多年建设和提升,这里游步道、作业道相对宽阔考究。森林公园中心道路既是通向山上月华自然村的公路,也是游客访古探幽古香榧群的最佳路线之一。以此为中心,还衍生了许多条支路,使这里成为集度假休闲、文化浸染、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游可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据统计,仅占岙一个村,游步道和作业道达10多公里。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稽东镇范围内,用于提升香榧森林公园、香榧作业道、公共收购点等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约2600万元。其中,经过改造提升的会稽山香榧古道有8条,游步道、作业道总里程数有100多公里。
古香榧树下有了便捷的通道,人们有了亲近千年古树的机会,稽东镇的旅游休闲节也随之兴起。每年春秋季,都要举办香榧文化旅游节、定向越野赛等节会。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成千上万的游客闻讯而来,徜徉在古道上,观看森林奇景,呼吸新鲜空气,乐享美好人生。
榧树王修复技术国内首创
在占岙村村口不远处的一块山坡上,有一株高大的古香榧树,下部主干褶皱裸露、饱经沧桑,但上部枝干遒劲、青叶婆娑,充满了精气神。
在2012年全球文化遗产申报时,据北京自然博物馆专家科学测定,最古老的香榧树活体树龄已达1567年。2014年,在全市开展“会稽山古香榧之最”评选活动中,这株香榧树被称为稽东镇的香榧王。到今年树龄达1579年,树冠幅18米,树高18米,胸围6.4米,需要4、5个人合抱。
许多人远道而至,对着古榧观赏、瞻仰甚至祈福一番。村里人也把香榧王当作“香榧菩萨”加以崇拜。但游客不一定知道,为了确保这株榧树王的健康长寿,几年前柯桥区花下大功夫,动了“大手术”,在主枝防断修复中创新办法,采用“钢槽固枝”修复保护技术,并成功修复。该修复技术创国内首例。
据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资源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陈剑介绍,当时这株千年古树因其主枝有疤痕,且中间呈腐烂状,还遭病虫侵害,树体状况不容乐观,一旦遭遇狂风暴雨,随时有“腰斩”的风险。于2019年8月,经林业专家会诊后,采用“钢槽固枝”修复技术。此技术类似人体接骨方式,以钢槽植入已经腐烂中空的树体中并将其固定,同时做好防腐、填充以及“包扎”等治疗程序,实现内部支撑物与新生木组织融合生长。
大手术做好,术后护理要跟上。修复手术后,工作人员在树体表面涂了一层防腐材料,以形成保护膜抵御由真菌感染引发的“膏药病”,加速创口愈合。为了促进根系恢复,为香榧王新挖了10多个用来为根须通气的“鱼鳞坑”,同时改良土壤,铺上富含营养的东北泥炭和蚯蚓土,为“病号树”加餐补能量。另外,理顺管护机制,由陈村一农户承包改由陈村村集体承包管理,使管护工作更加周全。
全链条保护每株古榧树
稽东镇龙西村范家山有一株古榧树,树龄155年。受到人为生活生产、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生长环境、树体状况、病虫害等问题较为严重,也给附近房屋和过往行人车辆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亟待进行保护救治。在收到巡检人员反映后,今年7月,稽东镇专门组织人员成立施工队,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相关工作,动用吊车等大型设备,从改善生长环境、树体清理、病虫害防治、复壮养护管理四方面入手,对此树进行全方位清理救治。还采用钢丝索牵拉树体,稳固树形。“以前这株榧树邋里邋遢,现在既美观又安全,成了我们美丽乡村的风景树。”龙西村村民这样称赞。这是今年稽东镇全链条保护古香榧树的实例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古榧树的保护,去年12月,稽东镇开通应用了“稽东古树监管一件事”系统的网站。点击网页可以发现,网站共设置了事件上报、古树、巡检人员、巡检任务等栏目。点开古树栏目,古树所在的村居、树龄、品种、位置、简介都一目了然。
依托这一系统,稽东镇全面掌握古树名木资源的变化,明确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一树一档、一树一责任人”的“三个一”保护责任清单,及时把存在问题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由巡检人员上传,再由责任人落实救治工作,开展全链条式古树保护。稽东镇城建办副主任祝治宇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今年该镇24名护林员人均巡护里程达到1500公里,累计上报并落实人工救治古树问题20余个。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