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96岁老人一屁股下去腰塌了 罪魁祸首竟是骨质疏松

2024-09-25 17:42

来源:

从床上坐到轮椅上,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96岁的吴大爷却差点瘫痪,罪魁祸首竟是骨质疏松。昨天,在越城区人民医院,医生们正在给吴大爷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所有指标评估良好,吴大爷这两天就可以出院了。重要的是,经过手术,他的腰背痛已经消失,翻身、坐轮椅、站起来走路不再是难题。“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现在这样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该医院骨科主任董建东说。

下床坐轮椅竟然骨折了

9月初的一天,吴大爷在家睡完午觉,想坐到轮椅上出门活动活动。可就在他起身坐轮椅时,却坐了个空,顿时腰背部疼痛不已,不能翻身,不能站立……在儿子的陪伴下,老人到越城区人民医院就医。经过核磁共振等检查,董主任诊断,老人脊柱骨折,即腰椎第2节椎体发生骨折。之所以骨折,是因为老人患有重度骨质疏松。

考虑老人高龄,基础疾病多,身体耐受差,董主任决定为他安排一个微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即“骨水泥”治疗,以稳定椎体缓解患者痛苦。“骨水泥”其实是骨科手术医用材料的一种俗称,医生主要将背部特殊穿刺针伸入骨折的椎体,用球囊将骨折复位,然后在疏松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

董主任说,整个手术难度不大,只需要局部麻醉,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因此,吴大爷的手术非常顺利,整个过程仅用了40分钟。不过,因为是背部穿刺,和其他手术不同的是,整个过程病人需要趴着,这对一位高龄老人来说很不容易。董主任说,手术完成6小时后,老人便能坐起并下地行走了,后期又检查了其他健康指标,目前正在其他病症治疗的康复中。

老年性骨质疏松人数增多

这已经是吴大爷身上的第三个“骨水泥”手术了。半年前和6年前,吴大爷同样因为脊柱骨折找董主任动过手术。“只是部位不一样,此前是腰椎第4节椎体和腰椎第5节椎体。”董主任说,吴大爷的情况是老年人的“通病”,越城区目前已经属于老龄社会,老年性骨质疏松人数不断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已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病。

董主任曾接诊一位80多岁老太,因为在床边的马桶上坐了一下,同样造成腰椎骨折。晒被子、抖被子的动作,也可能导致脊柱骨折。而且,很多老人有了一次骨折后还会多次骨折,这样的病人几乎占半。

“很多人觉得没碰没摔的,不会是骨折,也不会从骨质疏松的角度去考虑。”董主任说,一般人认为骨折都是车祸、高处坠落等引起的,其实外力只要超过骨头能够承受的程度,一个咳嗽、一个喷嚏,都可能造成骨折。随着年纪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了,更不容易发现这个症状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董主任说,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一般需要卧床1-2月,佩戴腰围3个月,这除了会加深骨质疏松的程度,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老年人的福音。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